每個花牌都是製作師傅的精心傑作,充滿傳統藝術及民間智慧,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的傳統手工藝項目。你懷念那些繽紛的花牌嗎?不如帶着孩子一同來感受一下傳統手藝的魅力吧!
Read More...
每個花牌都是製作師傅的精心傑作,充滿傳統藝術及民間智慧,更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的傳統手工藝項目。你懷念那些繽紛的花牌嗎?不如帶着孩子一同來感受一下傳統手藝的魅力吧!
Read More...
白底紅字的膠片招牌,手寫字優美,港味十足,耐用又美觀,可惜近年在香港街頭買少見少。是次工作坊不但細訴「寫字」和「招牌」行業史,參加者更可自製一個屬於自己的膠片招牌,讓我們一同留住這獨有的香港文化。
在每年的端午節,大澳會舉行傳統的「龍舟遊涌」活動。三大漁業行會到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請出廟宇的神像,於端午正日用龍舟拖着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的水道。大澳的龍舟遊涌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遊涌活動舉行的日期為5月29日至5月30日,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於五月上旬主辦「大澳龍舟遊涌」工作坊,讓大眾在端午節前有機會登上大澳的龍舟,在龍舟好手的指導下,了解扒龍舟的技巧和禁忌,手握船槳,一嘗在大澳水道暢遊的滋味。
Read More...
「禾」紙製作工作坊及兒童繪本閱讀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專題展覽, 最新活動,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製作一張紙,先要找尋合適植物,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提純、成漿、抄造及乾燥等工序,紙才被製成。是次工作坊以稻米的基本 – 「禾」作為材料,利用從香港塱原稻田收割得來的禾草,親身製作「禾」紙,體驗造紙工序。
Read More...
茶餐廳術語中白飯又被稱為「靚仔」,但其實烹煮一碗「靚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同樣的白飯,因為食米產地、氣候土壤、收成時間等差異,都會煮出色、香、味都不同的白飯。
Read More...
插秧是種植水稻的重要時刻,造就了農民之間互相依存的緊密關係。手藝亦決定了往後的收成,當中的技術與其背後的社區意義,就是水稻文化的核心。是次工作坊,父母可帶同小孩一同學習如何讓一秼秼禾秧,重新連繫新界水土,豪邁生長。
Read More...
「平安包」是長洲太平清醮的代表食品,有蓮蓉、豆沙與蔴蓉等口味。飽滿軟糯的包子蓋上朱紅印章,形象鮮明,漸漸演變成長洲的「名物」。
是次工作坊,我們邀請到郭錦記第二代負責人現場指導參加者製作平安包,大家可認識島上的風俗和信仰,同時了解年輕一代接手傳統文化的故事,最後更可親手為新鮮出爐的包子蓋上「平安」字樣,把祝福帶回家。
Read More...
元宵點燈,又稱慶燈、開燈、賀燈。在閩南語、客家話和圍頭話中,「燈」與「丁」發音相近,因此也演變出「點燈」寓意「添丁」的習俗,向祖先稟告族中有新成員加入。早在康熙版和嘉慶版《新安縣志》中,已對本地的點燈活動有所記載:「元宵,張燈作樂。凡先年生男者,以是晚慶燈。」傳統花燈由竹篾及紗紙製成,透過一雙巧手,花燈形態何止萬千。是次工作坊將由資深扎作師傅冒卓祺先生指導參加者完成屬於自己的迷你花燈,好在新春及元宵張燈結綵,慶賞佳節。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