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盂蘭迷思 其實盂蘭一啲都唔得人驚! am730 2014/7/10
傳媒報導

破解盂蘭迷思 其實盂蘭一啲都唔得人驚!

好多人都覺得盂蘭節係一個好得人驚嘅節日,傳聞話農曆七月鬼門關大開,通街都係鬼;又有傳盂蘭勝會入面嘅神功戲,係做俾遊魂野鬼睇,第一場戲係凡人止步;戲棚第一行座位要留空,留番俾「老友記」坐………其實,呢啲傳聞係真係假,不如等由細細個開始,已經參與盂蘭勝會嘅西貢區潮僑街坊盂蘭勝會理事胡炎松話你知好過啦!一味以訛傳訛,唔驚都俾你嚇到驚!

Read More...

 

〈速寫.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戶外速寫活動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入選名單)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今夏將舉辦〈速寫.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戶外速寫活動,希望藉著大眾的視覺與筆觸,展現潮人盂蘭勝會內獨特的潮汕風俗文化,同時提高大眾對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是次活動設有導賞環節,讓參加者先對現場所見的盂蘭文化有初步了解,其後可按興趣,繪畫會場內外各人、事、物。而是次速寫活動中的作品,將會結集成畫冊出版,並派發給公眾人士,以另一個方式認識這項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

Read More...

 

[加推]夜鬼遊灣仔(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滿額]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公眾反應熱烈,CACHe決定於8月16日加開夜鬼遊灣仔團。舊稱下環的灣仔,是香港維多利亞城的一部份,亦是日治三年零八個月中華人死亡的重災區。在漫長的歷史中,各種都市傳說﹑靈異故事不斷流傳,而這些傳說往往離不開古舊建築。現今這些歷史建築大多面目全非,或已荒廢、或已「活化」再用、或已拆卸重建。是次導賞團將會與大家夜遊灣仔,尋找「鬼故」中的舊建築與遺址,從傳說中摸索舊城的痕跡,在故事裡見證城市變遷。

Read More...

 

我們這一代沙田友 – 沙田屋邨導賞團(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沙田是香港第一代的新市鎮,曾經承載著大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想像。於區內土生土長的80後「沙田友」將會帶領團友遊走區內的瀝源邨及禾輋邨,實地考察七、八十年代的理想社區和居所設計,追溯屋邨外貌及休憩娛樂等配套設施的演變,及至改由領匯管理後的景象。團友可探訪擺滿藝術品的傳統老麵檔「盛記麵家」,一邊品嚐早餐,一邊聽聽老闆B哥在沙田成長及經營麵檔的故事;另外更會帶你走進經營了五十多年的「漢和麵包西餅」,看看老闆陳先生如何以廉價2元出售菠蘿包回饋街坊。讓我們在這個星期六的早上,一同尋回久違了的地道人情味。

Read More...

 

潮民彩繪 – 香港潮洲廟宇樑架彩畫解構講座(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香港潮籍社羣一向保持著自有的傳統方言和習俗,衹有在盂蘭勝會或舊區潮州館子才有機會一窺當中的潮人文化。其實遠在廣東省東端古潮州府九邑一帶的村鎮仍保存著祖傳的禮祀和工藝,當中亦不乏燦爛奪目的潮州風格建築裝飾。當地廟宇和祠堂的木架上繪著彩色的八卦、古字、瑞獸和卷草等圖紋,隱隱訴說著潮民的信念和歷史。

Read More...

 

手雕麻雀口述歷史工作坊(2014年8月10日 星期日)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打麻雀,可說是港人最喜愛的玩意之一,有研究指出打麻雀可助減慢老年癡呆症惡化。然而,麻雀上的圖案和文字,卻是麻雀雕刻師傅的精心傑作。是次口述歷史活動,我們邀請到具40多年麻雀雕刻經驗的何秀湄女士,為大家細說麻雀的故事並作示範。參加者除了可了解這個日漸式微的民間工藝之餘,更可獲增一隻由何女士雕刻的麻雀。

Read More...

 

楊桃燈籠紮作工作坊(2014年8月24日 星期日) [滿額]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紮作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為各式節慶祭祀活動製作出紛陳多樣的工藝品。中秋時分,紮作燈籠更曾是大人小孩最愛的節慶玩意,彷如地上的月光般繽紛悅目,其多款經典造型更蘊藏著紮作師傅的濃厚心思和純熟技藝。 

時值中秋前夕,CACHe邀請擁有二十多年紮作經驗的蔡達耀師傅合作教授紮作楊桃燈籠,讓參加者親身體驗由「紮骨」(把竹篾紮成骨架)、「捫紙」(在骨架上貼紙)至以飾物點綴等整個製作步驟,在製作過程中了解紮作在社會的演化,並將獨一無二的作品帶回家,團圓迎月!

Read More...

 

羅衣祺縫工作坊(2014年8月23日 星期六) [滿額]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早期的婦女要擔起全家服裝設計與製作的重任,一件衣服經過縫縫補補,穿上二十年亦是等閒。當中的手藝不單凸顯了傳統生活小智慧,而在衣服的每一個細節,更「記載」了中國的服裝史。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一直以來跟祺袍師傅合作無間,定期推出褀袍工作坊,讓公眾了解袍服的歷史演變之如,更會讓參加者在祺袍師傅的指導下,親自縫製一件「五幅裁」。

 

早期的婦女要擔起全家服裝設計與製作的重任,一件衣服經過縫縫補補,穿上二十年亦是等閒。當中的手藝不單凸顯了傳統生活小智慧,而在衣服的每一個細節,更「記載」了中國的服裝史。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一直以來跟祺袍師傅合作無間,定期推出褀袍工作坊,讓公眾了解袍服的歷史演變之如,更會讓參加者在祺袍師傅的指導下,親自縫製一件「五幅裁」。

Read More...

 

學有所承:傳統工藝師生作品展
專題展覽, 活動回顧

時代沒有淘汰民間工藝,只是我們選擇放棄而已。

從前,讀書不成,單靠一門手藝也能養家糊口。時移世易,經濟轉型,事事講求速度的年代,手作工藝變得不合時宜。目送老舖結業,工匠老去,手藝失傳,幸好還有工藝師傅努力地傳承民間工藝。

黃成就先生出身鐵匠世家,打鐵業式微,中途轉職,退休後決定重新投入飄色創作,贏得「飄色王」美譽。靳青青女士熱愛研究中國傳統服飾,四出尋訪名師,拜師學藝,終成為新一代的「祺」袍師傅。蔡達耀先生成功轉型,工作非常忙碌,仍不放過任何機會展露其紮作本領。

本中心榮獲優質教育基金資助學校教育計劃《話當年‧『識』今天:香港華人生活變遷》(2012-14),從不同角度重構香港華人生活面貌,喚起學生對本土文化的興趣。我們伙同三位工藝師傅走訪多間中學,各自傳授獨門絕藝,拜師學藝不再局限在橫巷老店,校園也可以成為工藝傳承的文化場所。

是時候,我們重拾慢工細作的時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