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和時間競賽的歷史教育 專訪歷史教育專家黃競聰博士(2021年4月 《教協報》)
傳媒報導


黃競聰博士是本地古蹟和歷史教育的開荒牛,隨天星皇后碼頭事件入行。他眼中的保育,不單是文青打卡,去結業的老店朝聖,他更相信細水長流,教育的重要,令學生從打卡到落手參與。入行轉眼已13年,見證本地唯一專注做歷史保育教育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下簡稱中心)成立、成長,並成為機構副執行總監,而他亦完成珠海學院的歷史研究博士,於本地大專學府教授歷史課,講他的歷史。

Read More...

 

《區區小節》荃灣區 – 深井客家潮州文化共融(2021年4月8日 港台電視31)
傳媒報導


在深井,城市與鄉村的融合、客家與潮州的共匯,留低不少珍貴的歷史和文化。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項目經理劉天佑帶主持Serena(徐佩嫻)穿梭深井村,走進傅氏祠堂,從麒麟扎作及《重陽拜山示意圖》認識到客家文化。而深井潮僑街坊盂蘭勝會永遠會長姚志傑亦會透過介紹潮洲人在村內興建的天地父母廟,讓觀眾了解潮州人搬入深井之後,如何建立起潮客文化共融的關係。

Read More...

 

客家與潮州族群共匯深井 地區展覽細述時代往事(2021年3月24日 《大紀元時報》)
傳媒報導


追尋深井歷史,探討城市與鄉村的融洽、客家與潮州的共匯的由來,經過深入的歷史研究、口述歷史訪問和實地考察,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策劃的「村梭深井︰回憶紀行」年度展覽近日拉開序幕,透過在深井設立兩個室內展場和九個室外展場,散落於深井不同地方,參觀者可以根據社區地圖指引,遊走社區,更為深入地了解深井的發展歷史。

Read More...

 

「村梭深井」感受客家潮州文化(2021年3月18日 《經濟日報》)
傳媒報導


提起深井,不少人會馬上聯想到燒鵝和多個大型屋苑,其實深井還藏着逾百年客家文化的村落和潮州街巷,只是被都市人忽略。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策劃《村梭深井:回憶紀行》展覽,透過展覽和導賞,讓人感受城鄉的融洽、客家與潮州文化的共匯。

Read More...

 

【港古佬】電車叫叮叮因為打窿聲? 坐上層=上等人(2021年2月28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在疫情襲港之前,每逢坐上電車總是看到觀光客舉着相機,在上層最前排留影。那個在車身最前方,清風送爽又景色優美的坐席,就算由堅尼地城上車,到筲箕灣才下車,走過約13.2公里的路程,也不過承惠$2.6,簡直是「蔗渣價錢,燒鵝味道」。誰能想到初有電車時,坐上層原來是有錢人專利呢?這次《港古佬》誠邀30多年前已開始收藏電車古物的收藏家協會前主席張順光,透過他近700件珍藏一窺百年前電車的模樣。

Read More...

 

【港古佬】現代電車Made in HK 第一代電車廠遺址僅剩隱秘電車軌(2021年2月21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乘電車,從後門上車、下車時穿過人群,來到前門付錢下車,大概很少人留意到階梯旁鑲着那個不太顯眼的銅牌上面寫着甚麼。其實,那是電車「香港製造」的標籤。電車並不是一開始就香港製造,1904年的26輛初代電車,車身是英國製造再運至香港組裝,後來才漸漸將工序都移師到香港廠房。2000年出品的千禧電車,更是由設計到製作過程都由電車公司工程部負責。

Read More...

 

【港古佬】搭叮叮漫遊香港百年進化史 三角教堂曾經係灣仔最高地標(2021年2月14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這次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幸在茫茫165架電車海中乘上唯一的120號電車。120號是現存最後一架載客的1950年代第五代車款。在這個「行走的博物館」上,被暖黃鎢絲燈光包圍,在行車和緩搖曳的步伐中,回望曾經的「小歐洲」、灣仔最高地標,走過100年前河水淙淙的鵝頸橋底。

Read More...

 

徒步導賞 深井故事(2021年1月6日 《星島日報》)
傳媒報導


認識不少住在新界西的朋友,從小便乘搭巴士往返屯門及荃灣,眾人都表示每當途經深井時,便會嗅到陣陣香氣,當中更包含 啤酒、麵包等濃郁的發酵味,都是美好的集體回憶。近年全港各區都面臨都市化問題,幸而深井的景物雖然有變,情懷卻是依舊,很值得跟導賞員徒步了解。深井的發展在過去三十年間非常迅速,大型屋苑都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動工興建,當中碧堤半島的原址,便是著名的生力啤酒廠廠房,由於我對相關的歷史知識實在有限,早前便決定邀來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的項目經理Willis帶路,邊走邊細說深井的故事。

Read More...

 

【港古佬】銅鑼灣東角以前叫勿地臣角 糖街原來無糖廠(2020年12月13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銅鑼灣是香港其中一個最繁華的地段,摩天高樓林立,世界知名的牌子都在此立足,吸引無數人消費,但原來這個潮流尖端也有不為人知的「舊時」。要說「舊時」就要說說「東角」,這個無數遊行的起點之處,原來以前真的是隻角,角的所在就是東角道一帶,不過1855年的時候已經填海填掉了尖角。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