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古佬】搭叮叮漫遊香港百年進化史 三角教堂曾經係灣仔最高地標(2021年2月14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叮叮、叮叮⋯⋯這種香港島街頭獨有的聲音,間或伴隨車輪與路軌磨擦所生的尖銳煞車聲,它既是遊客必然留影的景點,也是116年來見證香港興衰的公共交通工具。

工整方正的雙層柚木或鋁製車廂沿軌而行,靠架空電纜供電,1904年7月面世,至今有六條行車路線往返堅尼地城至筲箕灣。或者你覺得不設冷氣、前進緩慢的它,在侷促而繁忙的城市已經不合時宜,然而它連綿的軌迹,卻有着屬於香港的文化與歷史。

這次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有幸在茫茫165架電車海中乘上唯一的120號電車。120號是現存最後一架載客的1950年代第五代車款。在這個「行走的博物館」上,被暖黃鎢絲燈光包圍,在行車和緩搖曳的步伐中,回望曾經的「小歐洲」、灣仔最高地標,走過100年前河水淙淙的鵝頸橋底。

從總站東行,經過現在摩登商廈林立的中環,原來過去電車路兩旁盡是歐式建築。現時環球大廈的位置,1911年是英國文藝復興建築風格的第三代郵政總局,至1976年才被拆卸。

電車再往前,是九層高的紅磚教堂,1936年建成時,是全灣仔最高的地標。這個「前最高」原來差點消失在大家視野之中。1970年代,循道、衞理兩個教派合併時,一度想將教堂拆卸,後來幸得街坊、教友力保,於是在重建加高後,仿建了這座中華復興風的紅磚教堂,現在乘電車才得以一睹其風采。

拉下車窗,感受街外微風吹拂之餘,也能聽見城市繁忙的聲音。某段路程還有木屐激情撞擊的獨特交響樂,說的正是驚蟄時的堅拿道西站,鵝頸橋底的打小人勝地。堅拿道西之所以叫堅拿道西,取的是Canal的音譯。現在的平地原來曾是經常淤塞的鵝頸澗,在百多年前加高堤岸後變成寶靈頓運河,直到1920年代填海才被改為下水道。加蓋堅拿道行車天橋後,鵝頸橋便只剩名字,不見其影了。

不過,百年歷史又豈止如此,沿電車軌以悠閒車速漫遊都市,還有更多香港舊時等待大家發掘。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436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