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於2018年繼續開辦導賞員訓練計劃,凝聚一班志同道合的社區人士成為文化導賞員,透過一連串的講座、考察與口述歷史分享,學員能掌握導賞技巧並帶領學校及公眾導賞團,向年青一代積極推廣和保育社區文化遺產。感謝各位反應熱烈,積極報名,現公布已入選學員名單如下
Read More...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於2018年繼續開辦導賞員訓練計劃,凝聚一班志同道合的社區人士成為文化導賞員,透過一連串的講座、考察與口述歷史分享,學員能掌握導賞技巧並帶領學校及公眾導賞團,向年青一代積極推廣和保育社區文化遺產。感謝各位反應熱烈,積極報名,現公布已入選學員名單如下
Read More...
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座落在一棟非常古樸的白牆紅磚建築物內。這個歷史建築早於1909年落成,前身是舊西約公立方便醫局,曾為鼠疫病人提供治療,一直到2005年,原址活化成為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繼續為大眾服務。
大坑舞火龍始於一八八零年,至今已有近140年歷史,它不但展現出民間風俗文化,更體現出傳統習俗不朽的生命力。CACHe邀請到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為大家講解大坑舞火龍的歷史與分享多年籌辦經過。
本課程以1962年港府於柴灣哥連臣角興建現代化火葬場作起始點,闡述廿世紀香港土葬與火葬此消彼長的發展歷史,同時亦邀請香港殯葬業專家,帶領參與者實地考察香港華永會墳場,了解華人傳統殯葬習俗及禁忌。
昇平拾「遺」—蕃薯月餅製作工作坊(2018年9月8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最新消息,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田野皆是寶,高手在民間。二次大戰以後,內地戰亂頻仍,不少難民避亂來到香港新界東北坪輋雜居成村。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靠山吃山,養豬種菜,各有自己的傳統和生存技能。
[滿額] 淪陷期間盟國在港地下活動講座,1942至1945 (2018年9月1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最新消息
大坑,本是客家村,有百年歷史。其得名來自一條大水坑,它從畢架山,流經大坑一帶再流入海中,故該條水坑,又被稱為大坑明渠。大海、水坑,成為當年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物轉星移,滄海桑田,大坑經歷城市化的巨變
大坑的火龍可分為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而龍身又稱龍心。火龍由粗麻繩製成骨架,再編上珍珠草,又稱米仔草,最後以鐵線紮好。開光儀式後,龍頭會繫上紅帶等裝飾,而龍身會插上香枝,閃閃生輝。
印章,是以雕刻或刀割的方法於石材、牛角或木材等標出文字或圖案,沾上顏料就可重複印出相同的式樣。印章常被用作取信之物,可以替代簽名,於文件上表示鍳定或簽署,因此也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徵。
北角雖然是港島北岸最遲開發的地區之一,但香港電影工業、海上浴場、機動遊樂場及夜總會等,都曾在此區有輝煌的歷史;而不少耳熟能詳的名人,均曾在北角留下不少故事,是寶貴的社區文化遺產。近年,市民大眾對北角這個舊區的關注日漸提升,例如保育皇都戲院運動受到廣泛討論和支持。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於2018年繼續開辦導賞員訓練計劃,內容豐富,歡迎對東區歷史及社區文化有濃厚興趣、並有志成為歷史文化導賞員的您報名申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