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每年一度的展覽,為香港市民介紹香港獨特文化。作為西營盤社區的一份子,我們在過去幾年在區內收集了關於米的大小故事,搜集得來的米業文物及口述歷史成就了《米展》的誕生。導賞團會由展覽策展團隊成員現身說法,講解CACHe 古蹟辦公室歷史,更會講解《米展》內容及展場以外的米業故事。
[ 活動延期,請留意本中心之後的通知 ]
八十年代以來,本地農業產量一直下跌,到底是簡單的「農業式微」,抑或改革開放後「香港」的意涵本身都在變化?是次講座嘗試以歷史的進路,深化關於「本地農業」和「香港」社會的討論及思考。
分享會請來香港米行商會名譽會長符之福先生,細訴四十多年來在米業及各產米國的所見所聞,讓參加者對自己日常面對的米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短短四公里長的尖沙咀海濱在1970年代中開始至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次古蹟私塾以尖沙咀海濱線為主線,深入探討舊尖沙咀火車站大樓和第二代水警總部拆卸和保育的爭議,提出未來尖沙咀海濱在保育、發展和日常生活空間之中平衡的可能方向。
長洲太平清醮起源自二百多年前的驅趕瘟疫祈福活動,島民於打醮期間會進行齋戒。CACHe今年出版《長洲齋「介」》小冊子,帶來多個小島食肆故事,是次導賞遊將帶大家再回到長洲,了解長洲島民為日漸被忽視的傳統風俗所作的努力,希望能令更多港人了解太平清醮的齋戒文化。
長洲太平清醮起源自十九世紀的瘟疫,島民請來喃嘸師傅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其後瘟疫消除。自此,長洲人於每年均舉辦太平清醮,並於醮期內齋戒三天以酬謝神恩。
直至現在,不少長洲居民仍會於太平清醮正日 (舉行飄色及搶包山當天) 前的兩天起齋戒,而島上餐廳亦會收起肉類菜式甚至停止營業。CACHe 今年出版《長洲齋「介」》小冊子,分享數個餐廳經營者為長洲太平清醮而制定「節日限定」的齋戒菜式,期望能提升大眾對齋戒意識,同時擴蜜對齋戒菜式的想像。
Read More...
復活節假期,《米展》繼續開放,我們更舉辦復活節特備節目:百年古蹟及「米展」導賞團,為大家介紹《米展》及CACHe這幢二級歷史古蹟鮮為人知的一面。
中環郵政總局-戰後摩登建築的源流與脈絡 當今的建築歷史研究,著眼於建築對於當地發展的關聯性(relevance),而非純粹以年份來衡量其價值。若果我們以此推展至其他的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不難發現它們蘊含著一些香港獨有的物流和背景。這次講座將會以於1976年落成的中環郵政總局,以及整個中環海濱,包括大會堂和天星碼頭等建築作為例子,討論這些香港建築歷史研究的脈絡、補遺、以及其他有趣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