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屆香港馬拉松將於2月12日舉行。事實上早在一百年前,長跑運動已於香港出現,當年的馬拉松比賽甚至由華人和洋人各自組織舉辦,路線縱橫香港和九龍。
熱愛長跑運動或是喜愛在日常生活中發掘香港史的你或許會問:如何從馬拉松看香港史?比賽路線背後如何反映當時的道路發展?健兒們的身份是甚麼?
是次講座我們邀請了社會研究者及長跑愛好者——鄺嘉仕先生,與大家分享他有關香港馬拉松的研究。
Read More...
你上次到訪街市,是多久以前的事?傳統公眾街市或許毫不起眼,卻尚有許多未為人知的建築歷史和社區意義,值得我們了解、關注及記錄。
是次講座邀請到去年推出新書《香港街市》的嶺南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徐頌雯,向大家講解公眾街市的前世今生,當中特別提及CACHe附近可能會合併的西營盤街市及正街街市,期望大眾在認識街市設計與發展的同時裝備知識,繼續關注自身區內街市的未來發展規劃。
Read More...
深水埗曾經以布業繁盛而聞名,從生產鏈走到批發及零售,不難在現時的深水埗瞥見一二。青山道的工廠、南昌街和汝洲街的山寨廠、大南街和基隆街的布行等等。而位於欽州街,並於2022年年底清場的「棚仔」,更是不少香港人的社區回憶。
Read More...
「制水」一詞對美荷樓的居民而言是一個難苦的集體回憶。香港早期的食水及用水供不應求,相繼有不同的供水基建設施落成,以紓緩因人口激增而引致供水短缺的問題。
Read More...
唐樓是香港人重要的生活場所,盛載了不少舊區居民的生活故事,同時組成了一代香港人的身分認同。但面對市區重建,不少唐樓被收購、拆卸和重建,令唐樓不斷消失;同時近期也有唐樓被翻新,活化成為了新的文化消費空間,吸引年輕一代人再次走入舊建築,也令社會關注唐樓的保育和發展的可能。是次講座邀請了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女士,介紹深水埗唐樓的發展,內容包括介紹建築物條例與唐樓發展、唐樓和洋樓的分別、唐樓建築特色和社會價值等。
Read More...
要理解現代的香港社會生活面貌,可以從「寮屋」過渡到「公屋」的演變過程談起。
「寮屋」曾是二戰後本港最常見的生活居所,惟1953年石硤尾大火後,其地位逐漸被「公屋」的夢想新生活取代,包括第一代興建的公屋石硤尾邨。
本講座請來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教學助理馮志強,在石硤尾邨美荷樓體驗現代生活的「發源地」,實地討論近年懷舊風潮背後的現代變遷。
Read More...
策展團隊為您呈獻一系列專題講座,透過「村校解碼:『校歌』再發現」了解「唔啱音」的校歌蘊藏的創作特色;「殺校潮下鄉校的銳變」透過《藍天樹下:新界鄉村學校》作者羅慧燕博士的分享,讓參加者重新思考如何活化閒置村校為社區增值。
Read More...
隨着將軍澳海水化淡廠預計於2023年投入運作,香港水資源的未來發展,將重新進入市民的公共討論領域。本講座聚焦由 CACHe 的研究文章集結而成的《尋水誌——香港水資源的歷史見證》,參加者不但可以率先獲得新書,更可細聽研究香港水資源多年的潘新華博士分享跨越百年的殖民地供水計劃歷程,共同在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水資源問題下,延續2020年《水展》後對香港水資源的討論。
Read More...
素有「貴族醫院」之稱的養和,曾是殖民地時代唯一一家由華人西醫創辦及主治、以服務本地華人為主的醫院。趁養和創立百周年之慶,本講座將帶同參加者一起回到過去,挖掘其創始初期的珍聞,以及成就養和百年背後的杏林雙傑 —— 李樹芬醫生與李樹培醫生 —— 如何在百年前的華人社會推動西式醫療服務;同時透過文獻和照片,講述養和的發展如何反映香港的社會變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