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城區,古蹟和文物皆目不睱給。丁新豹博士將帶大家澳門歷史散步,細味大三巴、媽閣廟以外的古蹟。導賞團會遊遍與市區隔絶的九澳前麻瘋病院及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再到路環、荔枝碗了解古蹟文物;一嘗前澳督府主廚主理的正宗葡國菜後再到花王堂區之基督教墳場認識歷史名人、參觀德聖母堂、婆仔屋等古蹟,黃昏乘坐跨境巴士回到香港口岸解散。
Read More...
澳門作為歷史文化遺產城區,古蹟和文物皆目不睱給。丁新豹博士將帶大家澳門歷史散步,細味大三巴、媽閣廟以外的古蹟。導賞團會遊遍與市區隔絶的九澳前麻瘋病院及九澳七苦聖母小堂,再到路環、荔枝碗了解古蹟文物;一嘗前澳督府主廚主理的正宗葡國菜後再到花王堂區之基督教墳場認識歷史名人、參觀德聖母堂、婆仔屋等古蹟,黃昏乘坐跨境巴士回到香港口岸解散。
Read More...
陶氏早在元末入遷,再定居屯門,至今第二十四代。雖然今日屯門城市化下,鄉村風貌遽變。然而,陶氏宗祠、三聖宮、屯子圍,以及周邊村落關係,仍能展現陶氏一族對屯門地區發展影響極大。近年經常在電視節目亮相、落力推廣本土傳統風俗的施志明博士,將會帶領參加者從不同角度重構當年陶氏宗族發展軌跡,比對屯門今昔。
Read More...
「平安包」是長洲太平清醮的代表食品,有蓮蓉、豆沙與蔴蓉等口味。飽滿軟糯的包子蓋上朱紅印章,形象鮮明,漸漸演變成長洲的「名物」。
是次工作坊,我們邀請到郭錦記第二代負責人現場指導參加者製作平安包,大家可認識島上的風俗和信仰,同時了解年輕一代接手傳統文化的故事,最後更可親手為新鮮出爐的包子蓋上「平安」字樣,把祝福帶回家。
Read More...
「紅毛番話」(Cantonese Pidgin English) 是 17 世紀到 20 世紀華人在華南沿岸與外商溝通的語言。Pidgin 意謂生意,Cantonese Pidgin English 即廣東做生意的英文。「紅毛番」是廣東人稱外國人的俗語,外國人頭髮帶紅色,番是番邦,即外國人,因此「紅毛番話」是指與外國人溝通的說話。
講者將從報章、電台、音樂和中外名人如蕭伯納和林語堂等對「紅毛番話」的引用和看法續一介紹。最後會列舉一些今天仍然沿用的「紅毛番話」。
Read More...
.北角雖然是港島北岸最遲開發的地區之一,但香港電影工業、海上浴場、機動遊樂場及夜總會等,都曾在此區有輝煌的歷史;而不少耳熟能詳的名人,均曾在北角留下不少故事,是寶貴的社區文化遺產。CACHe推出「北角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8-2019)」,訓練一班志同道合的社區人士成為文化導賞員。新晉導賞員現帶領公眾,暢遊北角,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堅尼地城舊稱為「 」,位於港島西端,一個小小社區曾經集合各項「厭惡性」設施,有疫症醫院、牛房、屠房、雞鴨欄、焚化爐等。隨著社區的發展,堅尼地城舊有的大部分公共設施現今已經遷離,舊時居民難忍的氣味、屠房傳出牲畜的嚎叫聲已經不再,這個社區搖身一變成為了交通便利、高尚住宅林立的地區。而那段曾經的歷史對現在堅尼地城的發展有著甚麼影響? 導賞員將會帶領公眾,暢遊西環尾,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今天客家女性的形象被視為客家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在傳統的父權社會裡,客家女性的形象何以特別鮮明,而其特徵亦被廣泛討論呢? 當客家女性頭角嶄露,客家男性跑去哪裡了?本講座以把客家的歷史論述和非物質物化遺產作為切入點,探討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客家女性的形象如何被塑造,她們如何從被動的角色中,重掌自己的主體性,推介客家文化。
我們以《樂善啟德‧歲月龍城》為主軸,追蹤清代至二次大戰前後的九龍城區的歷史面貌,着墨於九龍樂善堂和啟德機場的歷史發展,旁及龍津石橋、九龍炮台、九龍稅關、九龍街墟市、九龍灣大填海和啟德濱的興廢等,呈現出來的九龍城歷史同樣豐富精彩,曲折跌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