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導

【港古佬】北角喺張「紙」度畫出嚟 經濟衰退變「福建幫」根據地(2020年12月6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提起北角,你會想起甚麼?是激罕有拱橋桁架的皇都戲院,還是上演《粵劇特朗普》 的新光戲院?曾幾何時,首先在北角「插旗」的原來是上海人。1845年,英國工程兵哥連臣中尉將香港島北岸最突出的角命名為北角,當時北角仍一片荒蕪,未曾發展,直到最先發展的中上環地區飽和,才漸漸在北角建設公共設施,也是因為土地問題,填海已經令大家再見不到「北角」。

Read More...

 

【港古佬】大角嘴原貌又長又尖 一街五金舖carry全港基建(2020年11月29日《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開埠之初,在現時博文街與富貴街一帶,有隻伸出維多利亞港的凸角,又大又尖,因以為名。大角嘴位於城市邊錘,交通相對不便,但又勝在臨海,吸引商家以相宜地價在此建設船塢,有船塢自然有船廠,於是便有了更多配套,包括提供修船材料的五金舖。當年的大角嘴成為香港的工業重地,買賣香港製造的五金鋼材,甚至加工這些材料,時至今日,港珠澳大橋、機場三跑等大型基建,仍有從大角嘴運去的材料。

Read More...

 

西營盤百年公共浴室連繫鼠疫歷史 團體倡列一級歷史建築(2020年9月10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一幢平平無奇的公共浴室,竟與百年前香港重要疫症歷史有關。古物古蹟辦事處建議將有95年歷史的西營盤第二街公共浴室列作二級歷史建築,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指該浴室是殖民政府因鼠疫橫行、為改善華人地區衞生而建,屬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公共浴室,加上與鼠疫相關建築所剩不多,浴室可反映昔日華人生活面貌,認為應進一步列作一級歷史建築,日後活化作社區用途。

Read More...

 

【港古佬】制水11個月未夠慘?港人連水桶都炒(2020年6月21日 《蘋果日報》)
傳媒報導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但當遇上旱災,乾涸的水塘便會帶來煩惱。全球爭奪水資源,如東南亞湄公河,加上各地旱災水荒,香港兩年前也曾面臨「乾塘」危機。港古佬黃競聰伙拍《水展》策展人Grace陳穎欣,一連兩集細說香港人的制水記憶,希望牽動大家數個月前日夜排隊輪口罩的回憶,提醒大家:全城缺水的末日先兆,似乎比想像中要接近。

Read More...

 

深入社區 立足當下(2019年12月3日《星島日報》S-File)
傳媒報導

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投票率創歷史新高。「心繫社區」不只是一句口號,認識居住的地方,關心社區發展,也有很多不同渠道。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每年都會舉辦導賞員訓練計畫,註冊社工彭綽婷(Amy)與導賞員陳奕康(Mark)都是當中的一分子,他們身體力行地發掘社區的歷史與文化,並希望這份熱誠能遍及每個角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