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梭深井 – 工業發展
專題展覽, 資源庫

自橫跨大半個新界西部的青山公路落成後,深井迎來了機械化的工業年代。啤酒廠、紗廠、麵包廠等養活了不同年代的深井村民,更為村落帶來大量外來人口。

香港啤酒廠/生力啤酒廠

律敦治(Jehangir Hormusjee Ruttonjee)於1920年代開始購入深井土地,除了在鄰近深井的雙仙灣及海美灣間的海岬上,興建了俗稱為「白樓」的私人住宅外,更與政府商討在深井設立啤酒廠。於1933年建成的香港啤酒廠,是香港當時唯一一間大型釀酒廠。

1948年律敦治將啤酒廠售予菲律賓生力集團。啤酒廠更曾於深井山腳位置興建了自家儲水水塘,收集淡水作生產啤酒之用。

啤酒廠乃是深井的一道獨有風景,其中挨近青山公路旁邊的裝箱部門更改裝成玻璃櫥窗設計,街上行人可清楚觀看啤酒入樽及裝箱工作。1968年開始,啤酒廠更恆常接受團體預約參觀廠房,包括中學生和街坊組織等,部份團體參觀啤酒廠後,會再到深井村的燒鵝店品嚐深井燒鵝,以「飲啤酒、食燒鵝」作為活動賣點,間接令深井燒鵝成為遠近馳名的菜式。

昔日香港未有嚴格的排污法規,啤酒廠會把釀酒過程生產的麥渣排出大海,令深井海岸吸引大量魚群,據村民回憶,深井海面上可見到上萬尾的泥鯭。啤酒廠旁明渠亦有大量蜆和蝦,在村民窆巧手下,這些海鮮往往成為一道道美味佳餚。啤酒廠又曾發出釣魚牌照,讓牌照持有人到碼頭內垂釣。深井村內孩子更會潛進碼頭,把碼頭當作跳水台。

長時期於啤酒廠擔任廠長的窩拿(Horatio Annesley Waller)是一位對深井發展非常重要的人物,時至今天,仍有不少深井家庭牢記萺昔日曾受窩拿的恩惠。(詳情可細閱《窩拿與深井 – 村民回憶中的生力啤廠長》

生力位於深井的啤酒廠於1996年正式停產,並將生產線轉往元朗,現址為碧堤半島。

 

九龍紗廠

1948年,民國時期棉紗大王榮德生的女婿李國偉和李冀曜,把海外購入的二萬紗錠(紡紗機上用來把纖維捻成紗並繞成一定形狀的部件)改運至香港,再帶同管理層及技術人員南遷至香港,翌年在深井創立九龍紗廠。

九龍紗廠是一所以棉花生產棉線及織布的工廠,分為多個部門,員工受僱後便會一直在同一部門工作,能力較高的員工便可以一人負責多部機器,以賺取更高人工。部門包括:

「清花」(處理原材料綿花)、「粗紗」、「拼條」、「細紗」、「打銅子」、「織布」,亦有部門負責驗貨和修飾貨物。

工廠廿四小時運作,起初是兩更制,員工分為早班及晚班,每天在早上七時及晚上七時交接;在1958年改為三更制,換班時間則改為上午七時、下午三時及晚上十一時。紗廠聘用工人千人以上,並設有員工宿舍。

在兩更制的年代,廠方會安排人手把飯菜由宿舍送至廠房四樓的空地,讓工人在廠內吃飯。後來改成三更制,廠方不再於工作中途送飯,改為向員工派發嘉頓麵包。員工上、下班前後也可回到宿舍飯堂吃飯,亦有不少工友選擇到深井村村口的擔挑檔或木頭搭建的飯店吃飯,深井的飲食業因而變得興盛,1950年代更有超過二十間食店經營,當中包括現時以燒鵝令深井變得人所共知的裕記大飯店。

紗廠在1980年代中搬遷後,原址改建為麗都花園,宿舍則改建為海韻花園。

 

嘉頓公司

嘉頓公司於1926年創立,1962年嘉頓在深井填海造地興建餅乾及糖果廠,其後陸續於1970至1980年代興建麵包廠、雪糕廠等。

1980年代,嘉頓曾為六十多間青年中心及長者中心舉辦導賞團,讓參加者參觀深井廠房。2012年嘉頓於深井開設展覽廳,展出與麵包及嘉頓相關資料,展覽廳亦有出售較市面齊全的嘉頓產品,如幸運曲奇及嘉頓什餅。此外,嘉頓在深井亦設有名為「益街坊」的門市,以較低價格出售期限將至的產品。

嘉頓為深井現時唯一仍然運作的工廠。

 

 

 

美國聯合碳化公司

美國永備有限公司於1965年在深井設立倉庫,其後又於1977年設立合成膠乳廠,主要供應軟膠原料予本地工廠,包括紡織、印染、油漆、黏合膠等行業。另外,永備還會供應電子錶電池和銅泊積層板。其所在位置已於1990年代末改建為縉皇居。

 

 

我們為深井編寫了以下三項主題的巡迴展覽網頁,歡迎按以下圖片瀏覽不同主題的深井故事。

主頁
工業發展
文化風俗
鄉村教育

 

關於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村梭」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鄉村是研究香港歷史的關鍵、不同社區文化的根源,而村校作為盛載村民共同回憶之所,對文化傳承有重要作用。計劃將深入鄉村、穿梭社區,透過不同活動提升大眾對本地鄉村及村校文化的認識,促進城鄉共融;並致力鼓勵公眾參與,讓社會各持份者亦可投入鄉村歷史及村校文化保育,傳承鄉村獨有的故事和記憶,同時凝聚社區。

關於我們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845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