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免費下載 CACHe website English Version,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資源庫
《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免費下載 CACHe website English Version,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資源庫
琴,「琴棋書畫」四藝之首,是中國歷代知識分子最崇尚的藝術。三千多年來,中國的文人彈琴、聽琴,賞琴,更親自造琴,給琴作款、取名、題字,珍藏傳世。中國文人的造琴藝術,自古專稱為「斲琴」,由琴人世代相傳,技藝自晉代至今大致不變。
Read More...
文字是傳達意思的重要媒介,而字體作為載體則是城市視覺美學的重要元素,反映城市的精神與文化特質。今天在書本、海報、路標、招牌到大廈外牆霓虹光管都可見各式各樣的字體,它們的演變與本地及華文社會發展息息相關,實在值得更多關注。
Read More...
都說香港是「一個小漁港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傳奇,百年過去,我們還可以在城市當中尋到一點漁香嗎?自開埠起,香港仔逐漸從一條小漁村,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漁港;隔水相望的鴨脷洲則有許多船廠、機器廠,為來往大大小小的船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片區域曾是許多漁民浮家泛宅、出海謀生歸來後的歇腳補給之所;隨著社會發展,漁民上岸,漁業式微,昔日盛況不再,這一片漁港風情也正在慢慢流失。
導賞團將會從香港仔昔日的船塢舊址出發,走訪區內廟宇,在避風塘認識不同種類的船隻及捕魚方法的演變,再乘坐「最短途的街渡」轉到鴨脷洲,尋訪昔日漁村痕跡。參加者可以細聽漸被淹沒的漁民故事,探究社會變遷的線索,一睹港島之南千帆過盡的獨特風光。
Read More...
流行音樂已成為香港社會重要的一部份,是有興趣於香港學或本地社會文化人士不應忽視的一環。而香港流行曲的發展正正與社會變化有很大的關係。另外,由於普羅大眾一般都不太了解行內運作,以致對香港流行音樂的興衰容易有所誤解。
Read More...
坪洲是大嶼山東面海岸線上的一個島嶼,面積僅零點九七平方公里。地方不大,但有多處歷史遺跡和特色古廟;島上人口密度不高,讓人可以放慢步伐品嚐自然與人文風景。
土生土長的「地膽」導賞員會帶領參加者暢遊坪洲的特色廟宇,包括龍母廟、七姐廟和金花廟;走訪不同年代的工業遺跡,追尋寧靜小島曾經百花齊放的工業時代。此導賞絕非純粹的歷史資料舖陳,而是地膽導遊將自小的所見所聞、街坊故事無私分享。透過舊照與昔日剪報,參加者可以在不起眼的遺蹟中讀出歷史,更可以親手以手工釉上彩,繪畫陶瓷花碟,製作個人化的坪洲手信,認識香港生活的不同面向與可能。
Read More...
1860年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深水埗鄰近英界,港英政府為避地名混淆,把界限街以南的深水埗村改稱福全鄉。深水埗納入新界租借範圍後,大埔道落成,帶動這個社區發展。關帝廟曾經是深水埗很重要廟宇,從廟內碑文所見,錄有清官捐款和來自海外捐款,對重構新界租借前深水埗歷史有很大的幫助。1894年鼠疫肆虐,深水埗居民從惠陽迎請三太子出巡驅瘟,最後疫症受到控制。天后廟多建於鄰近海岸的位置,由於不斷填海,深水埗天后廟已隱沒於高樓大廈中。
Read More...
沒有一個方法,比起親身走進社區更能獲得最真實的感覺。西營盤自1850年代起修建一系列的井型道路,形成一個正方形的華人居住區,這個小區曾經有溪流和菜田,亦有疫症醫院和精神病院,時至今日仍能找到百多年前修建的道路網、隨手能夠觸碰的紅磚和麻石、還有滿載故事的歷史建築。
Read More...
如今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公共小型巴士,可謂是香港街頭的獨特風景。一輛輛小巴日以繼夜駛向或已消失的地標,車前一塊塊膠牌記載了這座城市不少歷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