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柴灣以南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興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屬「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所管理,主要是安葬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或被俘後死亡的盟軍將士。
位於柴灣以南的「西灣國殤紀念墳場」,興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屬「英聯邦戰爭公墓委員會」所管理,主要是安葬在香港保衛戰中犧牲或被俘後死亡的盟軍將士。
[滿額] 天時、地利、人和 – 活化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樂導賞團 (2017年12月2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2008年,發展局推出了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建於1899年的舊大埔警署成為第一期活化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可惜並未有非牟利機構成功申請。
Read More...
長洲給人的一般印象是狹窄街巷、廟宇和沙灘,這只是島上一部分面貌,另外還有舊教堂、舊戲院、舊差館和已退役的信號站。導賞團將帶領參加者到訪這些地方,並進入平日不開放的天文台氣象站,參觀昔日真正「懸掛」風球的物件,包括信號杆和風球標誌等,並從氣象站的展覽了解颱風信號的演變,回顧風災歷史。
Read More...
香港大嶼山西南部人煙稀少,山內仍有不少古老廟宇及禪寺,記載了傳統宗教在香港的發展歷程,令人訝異的是多間道觀後來一一變身為佛家道場。
Read More...
「堅尼地城社區導賞員訓練課程(2017-2018)」的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將會帶領公眾,暢遊西環尾,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Read More...
鹽是人生存的必需品。香港之海濱,自古已是產鹽重地,大澳和九龍灣一帶均設有官辦鹽場。煮海成鹽,粒粒皆辛苦,鹽工既要抵受高溫下日曬之苦,又要擔心風雨來襲,收成化為烏有。
Read More...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階段。過去數十年,香港死亡文化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土葬到火葬,發展到今天的環保葬,一次又一次扭轉了中國人傳統觀念。
Read More...
2015年初探早期紅磡生活區後(http://cache.org.hk/blog/hung_hom/),事隔兩年多再與大家重遊紅磡,追尋承托整個香港工業基礎的「紅磡重工業」。
Read More...
[滿額] 昇平拾「遺」 – 蕃薯月餅製作工作坊 x 導賞遊 (2017年9月17日 星期日)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繼四月份舉辦《坪洋拾「遺」– 新界東北生活體驗團》反應熱烈,CACHe今中秋前又有一鉅獻 ── 我們將再次帶領參加者走入坪輋田野,傳承村民民間智慧,又食又玩四圍走,口傳心授認識「非遺」。
Read More...
上世紀六十年代,尖沙咀盂蘭勝會先後在海防道、廣東道和九龍公園附近舉行,後因場地空間有限,與官涌盂蘭勝會合併。現在,每年農曆七月廿四至廿六日,尖沙咀官涌盂蘭勝會於九龍佐治五世紀念公園舉行,繼續積極傳承潮汕的風俗文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