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從默片到鹹片: 修復油麻地戲院講座2013年11月2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油麻地戲院是香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建成的電影院,亦是二級歷史建築。它多年來成為油麻地的地標以及作為當區重要的消遣與文化場所。開業的初期油麻地戲院只播放默片,隨後改為播放有聲電影,60至70年代更是油麻地戲院的黃金歲月。但隨著電影業發展,現代化的戲院投入市場,油麻地戲院構成經營壓力,並於80年代尾開始播放日本的色情電影為求在市場中生存,但最後都於1998年正式結業。後來,政府於2009年把油麻地戲院和紅磚屋改建為粵劇演出場地,令油麻地戲院得以重生,繼續服務社區。

CACHe邀請了李浩然博士為大家講解油麻地戲院的歷史發展以及其復修經過,讓大眾對古蹟保育及復修有更深入了解。

Read More...

 

社區文化遺產分享會 10月12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從盂蘭看觀塘的政治經濟盛衰

 

盂蘭節最多是甚麼呢?長者?祭品?大量開支,動輒上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嘉賓也不計其數,來自本地議員,國內官員。長者,經費,官員關係有何關係呢?他們又如何見証社區盛衰呢?

 

講者 袁智仁先生 Facebook活在觀塘版主

 

屏山文物徑廿週年回顧

 

於1993年12月12日開幕的屏山文物徑,是香港首條的文物徑,開放至今已有二十年的歷史。 過去二十年,在文物徑上的景點與附近的歷史建築,都有一定程度的變化。趁著文物徑開幕二十周年來臨之際,讓我們透過舊照片,重溫文物俓的發展與變遷。

 

講者 徐振邦老師(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一中學) 曾出版多本關於香港歷史文化的專書,包括:《香港書店巡禮》(合著)、《香港古蹟圖冊》(1-3冊)、《翻箱倒籠香港地》、《集體回憶香港地》、《捐窿捐罅香港地》、《穿街過巷香港地》、《行遊香港》、《圖解香港手冊》(合著)、《七月講鬼》等;同時亦為報刊撰寫歷史文化的文章。

Read More...

 

大坑舞火龍講座 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滿額)
專題講座

大坑火龍始於一八八零年,在中秋佳節晚上,舞火龍繞村遊行,並燃放炮竹,便可驅除瘟疫。村民依從而行,舞過火龍後,果然村民平安。習俗沿襲至今,每逄中秋節前後三晚,都會在區內舞火龍和慶祝中秋節。旅遊發展局更邀請大坑火龍到維多利亞公園的花燈晚會作表演。

 

CACHe邀請到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為大家講解大坑舞火龍的歷史與分享多年籌辦經過。

Read More...

 

《深水埗唐樓店舖》展覽及《香港唐樓店舖》講座 Sham Shui Po Tonglau Shops Exhibition and Thematic Talk on Hong Kong Tonglau Shop
E-newsletter, 專題展覽,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在深水埗仍有不少老店舊鋪,社區的發展,他們功不可沒。這些店鋪見證了歷史,當他們說自己的故事,這故事可以說出香港歷史,說出時代變遷 。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跟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碩士生舉辦《深水埗唐樓店舖》展覽。他們專責研究唐樓鋪,探討其空間使用與改動,了解唐樓鋪與街道的關係。

 

Read More...

 

深水埔歷史圖片趣談講座
專題講座

深水埗區(深水埗、長沙灣、石硤尾)經歷百多年發展,由多條古老村落(鴨寮、奄由、田寮等),演變現今公共房屋林立、成衣批發市場及售賣電子零件的集中地,當中不少發展故事可供細味。如深水埗是九龍全約的第幾約?南昌街中間原是明渠?荔園附近有地方游泳?香港歷史博物館榮譽顧問鄭寶鴻先生會以深水埔區的珍貴歷史圖片作媒,訴說深水埗區的有趣故事。

Read More...

 

「五幅裁」示範講座- (滿額)
專題講座

褀袍的華美俏麗及精巧量裁呈現了東方美。單是衣領可細分為圓領、方領、鳯仙領和元寶領,再配以挖空鏤花的一縷一扣,在襟旁袖口加上綑條,便變化出或含蓄端莊或雍容華貴的風韻。因此,祺袍常被譽為最高規格的禮服,多在隆重場合現身。但褀袍卻不是「旗袍」,並非沿自滿清旗人所穿的服裝。從古代中國畫中的人物可見,袍服自古以來已是中國人的服裝。及至民國初年,吸收了西洋服裝的理念和剪裁的技巧,令女裝的袍服演變成貼身的褀袍。

Read More...

 

閒話深水埗講座 – (滿額)
專題講座

香港歷史掌故專家蘇萬興先生,曾在深水埗居住了三十多年,是次講座蘇先生會分享他在深水埗的所見所聞及生活點滴,故衣店、船廠、北河戲院、公和荳品及深水埗街童童玩等有趣題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