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開埠初期的造船小村,到小型工業、工住混合大廈及大型工廠集中地,再到如今舊樓重建成新式豪宅及商業大廈,大角咀一直是個見證着新舊交替的密集社區。隨着市區重建項目陸續推出,大角咀的社區風貌將會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CACHe推出「大角咀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9-2020」,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大角咀,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Read More...
由開埠初期的造船小村,到小型工業、工住混合大廈及大型工廠集中地,再到如今舊樓重建成新式豪宅及商業大廈,大角咀一直是個見證着新舊交替的密集社區。隨着市區重建項目陸續推出,大角咀的社區風貌將會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CACHe推出「大角咀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9-2020」,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大角咀,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Read More...
由開埠初期的造船小村,到小型工業、工住混合大廈及大型工廠集中地,再到如今舊樓重建成新式豪宅及商業大廈,大角咀一直是個見證着新舊交替的密集社區。隨着市區重建項目陸續推出,大角咀的社區風貌將會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CACHe推出「大角咀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9-2020」,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大角咀,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Read More...
[滿額] 古蹟私塾 – 十八日戰役講座與戰場考察 (2020年1月18日 星期六) CACHe古蹟私塾, 專題講座,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城門碉堡一向被視為香港戰役中的重要據點之一,其過早失陷對香港戰役具有重要影響。考察選址於城門碉堡,將會以此作為切入點,探討建造醉酒灣防線時的戰略背景、設計考慮、建造細節與佈防安排,並透過戰時、戰後的相關文件,詳細討論城門碉堡一戰中之各項細節。
由開埠初期的造船小村,到小型工業、工住混合大廈及大型工廠集中地,再到如今舊樓重建成新式豪宅及商業大廈,大角咀一直是個見證着新舊交替的密集社區。隨着市區重建項目陸續推出,大角咀的社區風貌將會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CACHe推出「大角咀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9-2020」,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大角咀,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CACHe即將出版的童書《在銅鑼灣的一天》,以1960年代為背景,帶領小讀者走進一對小姊弟的日常生活中,透過平淡溫馨的故事,認識這個繁華商業區的歷史及昔日香港的不同面貌。為配合童書出版,我們將舉辦首個親子遊樂團,以故事、導賞與遊戲形式,讓大小朋友用不一樣的角度穿梭熟悉的街道,度過輕鬆又饒有意義的時光!
魔鬼山高海拔 222 公尺,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後,即興建一系列的軍事設施,包括炮台、交通壕、火藥庫及碉堡等。1910-30 年間防衛計劃改變,大炮全被移走,搬到赤柱炮台及「博夏勒炮台」,魔鬼山自此沒有固定大炮,但仍是軍事據點。1950 年代起英軍放棄整個魔鬼山陣地,重地漸漸淪為荒山野嶺。是次活動中,導賞員將會帶大家尋找當年英軍推砲上山的軍路、探訪歌賦砲台及魔鬼山頂棱堡,了解射擊指揮部,以及其遺留的各種設施痕跡。
Read More...
在今日金鐘中環一帶,舊稱「維多利亞城」的小小范圍之中,銀行、法院、財團、宗教、會堂、郵局各據一方。各機構的建築物背後,是一個互相連結的殖民權力結構。大英帝國間接管治模式,在香港的城市空間佈局之中,留下的種種痕跡,直至今日仍然主宰着中環核心地帶的活動。透過今次的導賞,我們將會跳出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這兩個建築美學框架,重新思考殖民時代建築背後的種種隱喻。
Read More...
由開埠初期的造船小村,到小型工業、工住混合大廈及大型工廠集中地,再到如今舊樓重建成新式豪宅及商業大廈,大角咀一直是個見證着新舊交替的密集社區。隨着市區重建項目陸續推出,大角咀的社區風貌將會面對翻天覆地的改變。CACHe推出「大角咀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19-2020」,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大角咀,一同尋訪昔日的社區生活痕跡。
東涌原稱東西涌,因東西兩邊各有一河涌流入海中。清道光年間《廣東海防匯覽》把「東西涌」分別標記為「東涌口」和「西涌口」兩個地方,最後東邊的鄉鎮發展較好,人們統稱整個地區為「東涌」。現存東涌的古蹟甚多,是次考察團由歷史掌故專家蘇萬興先生帶領,遊古蹟,聽歷史。
潮飲潮食潮文化之旅載譽歸來!是次導賞團會帶大家遊九龍城,邊走邊食邊認識潮州人的飲食和文化,從中了解潮州人與九龍城的社區關係,並找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上跟潮州人有關的項目,發掘散落在九龍城的「城寨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