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滿額] 印章雕刻口述歷史工作坊 (2016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最新活動

印章,是以雕刻或刀割的方法於石材、牛角或木材等標出文字或圖案,沾上顏料就可重複印出相同的式樣。印章常被用作取信之物,可以替代簽名,於文件上表示鍳定或簽署,因此也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徵。「印章雕刻技藝」結合了書法的筆意與雕刻的刀藝,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傳統手工藝」項目之一。

Read More...

 

非遺流動教室(2016年8月12 日及13 日)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最新活動,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非遺本來就是前人於日常生活中的種種實踐。CACHe 將越來越難接觸到的本地傳統手工藝重新帶到社區街頭,邀請工藝能手,帶同特製木頭車到各區「開檔」,以流動工作坊及展覧的型式,介紹並示範不同傳統技藝。透過參與和學習,參加者可以從中欣賞與珍惜傳統的工藝與文化,承傳非遺當中的精神。

Read More...

 

南港漁香─香港仔鴨脷洲導賞團(2016年7月9 日 星期六)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都說香港是「一個小漁港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傳奇,百年過去,我們還可以在城市當中尋到一點漁香嗎?自開埠起,香港仔逐漸從一條小漁村,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漁港;隔水相望的鴨脷洲則有許多船廠、機器廠,為來往大大小小的船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片區域曾是許多漁民浮家泛宅、出海謀生歸來後的歇腳補給之所;隨著社會發展,漁民上岸,漁業式微,昔日盛況不再,這一片漁港風情也正在慢慢流失。

導賞團將會從香港仔昔日的船塢舊址出發,走訪區內廟宇,在避風塘認識不同種類的船隻及捕魚方法的演變,再乘坐「最短途的街渡」轉到鴨脷洲,尋訪昔日漁村痕跡。參加者可以細聽漸被淹沒的漁民故事,探究社會變遷的線索,一睹港島之南千帆過盡的獨特風光。

Read More...

 

《漁數家珍──香港仔鴨脷洲生活誌》網上電子版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最新活動, 最新消息, 資源庫

 

都說香港是「一個小漁港變成國際金融中心」的傳奇,百年過去,我們還可以在城市當中尋到一點漁香嗎?浮家泛宅的漁民生活,今日似乎難以想像,或者無從說起 ── 城市到處築起一式一樣的高樓、光鮮亮麗的倒模商場,昔日令世界為之驚艷的漁港風情,一如各區原有的特色,正逐漸消退。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承蒙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展開保育社區文化遺產計劃,出版《漁數家珍──香港仔鴨脷洲生活誌》,以香港仔及鴨脷洲漁港為主題,為18位昔日避風塘兩岸的見證者進行口述歷史訪問,並將他們的故事記載成冊。在遊客的印象中,這裏曾有隱世的漁家美食,有享譽世界的瑰麗畫舫,有美如夜空繁星的舢舨之都,有喧騰熱鬧的端午龍舟,有歷史悠久的古廟和風水龍柱。我們期望,透過一段段切身的經歷與回憶,能讓這些記憶中的風光在褪色之前保留下來,成為將來地區發展的一個基礎。

Read More...

 

[滿額] 鴨脷洲與香港仔線廟宇文化之旅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自開埠以來,香港仔逐漸從一條小漁村,發展成為香港今日最大的漁港。隔水相望的鴨脷洲則有許多船廠、機器廠,為來往大大小小的船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地方曾是許多漁民浮家泛宅、出海謀生歸來後的歇腳補給之地。每年農曆三月廿三,香港仔水陸聯誼會慶賀天后誕,敦睦居民情誼;「同慶公社」則負責統籌農曆二月十三日的洪聖誕。隨着社會發展,漁民上岸,漁業式微,昔日盛況不再,這一片漁港風情也正在慢慢流失。

Read More...

 

長洲太平清醮考察導賞團 2016年5月7日 (星期六)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地方節日既蘊涵傳統的遺存,也會隨着政治社會的變遷,作適度的調整變化,展示地方文化的生命力。長洲島居民一年一度舉辦盛大的太平清醮,是項許願酬神、超度幽魂的地方宗教儀式,早已成為全港觸目的地方文化節目。是次在臨近建醮進行考察,是要讓參加者透過親身的參與觀察,了解是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具體內容;透過介紹長洲建醮的歷史發展,古今對照,認識地方文化的調適與發展,探究地方文化的承傳方式與生命力。

Read More...

 

[滿額] 「大澳龍舟遊涌」文化體驗之旅 2016年5月21日 (星期六)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在每年的端午節,大澳會舉行傳統的「龍舟遊涌」活動。三大漁業行會到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請出廟宇的神像,於端午正日用龍舟拖着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的水道,而大澳的龍舟遊涌現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