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魚,除了在香港人的飯桌上常見,更與香港的發展有着密切關係。位於西營盤的梅芳街,曾是香港的鹹魚集散地,每天車水馬龍。惜隨年月發展,今日的梅芳街只剩下寥寥數檔鹹魚檔。本書從鹹魚製作方法、行業和商會歷史等不同角度切入,讓大眾深入了解鹹魚業,為這夕陽行業留下記錄,盼讀者反思社區發展和保育的關係,以及社區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鹹魚,除了在香港人的飯桌上常見,更與香港的發展有着密切關係。位於西營盤的梅芳街,曾是香港的鹹魚集散地,每天車水馬龍。惜隨年月發展,今日的梅芳街只剩下寥寥數檔鹹魚檔。本書從鹹魚製作方法、行業和商會歷史等不同角度切入,讓大眾深入了解鹹魚業,為這夕陽行業留下記錄,盼讀者反思社區發展和保育的關係,以及社區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性。
上世紀三十年代,西貢區已有潮州人聚居的紀錄。二次大戰後,大批潮籍人士南遷來港,在西貢落地生根。他們雖然遠離家鄉故地,但仍然心繫家鄉情懷,在傳承舊傳統同時,亦為適應居住地而融入新環境、新風俗,逐漸形成具有西貢潮人特色的風俗文化。是次網上直播邀得推廣潮汕文化和節慶習俗多年的胡炎松先生,為我們分享西貢潮州人文化。
沙頭角十約中的「南鹿社」,由鹿頸、南涌、雞谷樹下、鹹坑尾、七木橋等村落組成。隨時日發展,不少村民已遷走,當中部份村落更已成為廢村。講者從古籍文獻和官方檔案中,綜合自1930年代開始的報章和1980年代的口述歷史,重塑南鹿社昔日的面貌。
Read More...
CACHe的「深井社區導賞訓練計劃2020-2021」,訓練了一班志同道合的社區人士成為文化導賞員。新晉導賞員經過實習與考核後,現帶領公眾,暢遊深井,一同訪尋深井除了燒鵝之外的社區故事。
Read More...
薄扶林村文化地境保育小組於過去幾年間,在村內收集了不少歷史文物及口述歷史檔案。是次團隊會分享他們的文獻管理經驗,解構如何整理社區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