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5年財務報告
Read More...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2015年財務報告
Read More...
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社區文化遺產保育計劃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於社區舉辦不同類型活動,推廣保育訊息,加深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及社區文化遺產的認識,從而建立身份認同,投入參與社區古蹟保育,同時增強社區的凝聚力。本年度的講座繼續探討香港社區文化遺產的講座,主題創新,由不同專家講解,相當精彩。我們現將十二場講座記錄合輯如下,點擊即可重溫,望大家欣賞及繼續支持計劃,謝謝!
Read More...
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與城市發展是否對立?是次工作坊將介紹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包括考古調查和發掘、斷代方法、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及保存方法,香港重要的考古發現,及公眾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及個案討論。完成此工作坊可望能對考古學有初步的認識,並以多角度審視歷史文化對社會的價值。
Read More...
未讀完的舊課本展覽 Unfinished Old Textbook Exhibition CACHe website English Version, 專題展覽,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香港的鄉村學校, 從20年代開始從私塾形式逐漸褪變至近代的學校教育, 其間學制與課程等轉變都是有趣的課題, 是次講座會從鄉村教師的口述史訪談和村校的個案故事, 分享村校的教與學, 展示鄉村教育的特色。
Read More...
筲箕灣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但其傳統漁村節慶活動頻繁不斷,原因何在?藉着今次活動,我們會考察位於筲箕灣多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廟宇,一起探索這些廟宇建成背後的政治及經濟因素,了解筲箕灣頻繁的傳統節日背後的源動力,讓我們更全面及立體地認識21世紀的筲箕灣。
Read More...
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的發展令到香港人對於博物館建築的興趣大增。不為人知的是,博物館建築設計其實是基於某種意識形態。講者李浩然博士將會為大家逐一解讀經歷過六個世代的博物館建築設計,令大家了解到設計背後在不同時代所表現的文化、社會和政治意識形態。
Read More...
九龍灣自1910年代開始不斷填海以來,位於維港東南邊角的鯉魚門,是唯一還擁有未曾受破壞的原始海岸線的地區。這城中村仍充滿自然美景,值得訪行。鯉魚門今天以海鮮美食馳名,很多遊客,甚至是歷史學家,錯誤地把她視為一條舊漁村。如果不是漁村,她最早有的是甚麼工業?英國於1898年奪取新界後,為甚麼會有皇室成員訪村?在1950年至1953年期間,當時的霍英東先生為甚麼會常常在村中出現? 為甚麼在1946年及1960年期間整條鄉村會成為販毒天堂? 為甚麼在1960年代這鄉村會成為中國逃港難民的中轉站?這個由CACHe與海濱文化導賞會舉辦的導賞團也許能為你找到答案。
Read More...
褀袍的華美俏麗及精巧量裁呈現了東方美。其設計蘊含含蓄端莊或雍容華貴的風韻。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一直以來跟褀袍師傅合作無間推廣中國傳統服飾,CACHe將舉行「羅衣褀縫工作坊」讓公眾了解袍服的歷史演變,仔細欣賞褀袍工藝。更會特別介紹褀袍的祖型「五幅裁」,並在祺袍師傅的工作室親自縫製一件迷你版「五幅裁」,以及透過紙樣了解中國袍服獨特的拉襟設計。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