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站/ 德記叄去壹點心粉麵飯
Twelveth Station/ Saam Hui Yaat
開業歷史/ 1978年
業務/ 茶樓
地址/ 薄扶林道11號
Read More...
第十二站/ 德記叄去壹點心粉麵飯
Twelveth Station/ Saam Hui Yaat
開業歷史/ 1978年
業務/ 茶樓
地址/ 薄扶林道11號
Read More...
開業歷史/ 約1970年代
業務/ 教科書及文具店
地址/ 薄扶林道36-46號地下B舖
Read More...
港鐵西港島線通車一周年,其中西營盤站開通9個月。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今年內每隔3個月統計西營盤一帶逾700個舖位的轉變,發現本月跟今年1月比較,平均有近兩成店舖出現更替,包括丟空或改變經營行業等,最大變化的是西邊街及高街。已結業的西邊街相片冲印店店主表示,西港島線通車後人流反跌,但卻被業主加租,無奈結業,舖位一直丟空;另邊廂,有餐廳東主看好西區潛力,今年進駐經營,但明言一旦加租將無法承受。
Read More...
茶,開門七件事之一,是家家戶戶常備之物。飲茶之風始於漢,興於唐,盛於宋,逐漸成為中國、日本、韓國等東方國家最流行的飲品之一。自清朝咸豐同治年間,廣東人漸漸養成上茶樓的習慣。時至今日,許多香港人仍然喜歡「飲茶」,叫一壺茶,幾碟點心,邊吃邊聊,享受好友聚會,家人團聚的時光。熟不知茶文化博大精深,不同的茶葉均有其採摘、烹煮、沖泡的不同技巧。茶不僅是傳統飲品,更是文化載體。人們亦將禮儀、習俗於飲茶之中表現。
Read More...
如今穿梭於大街小巷的公共小型巴士,可謂是香港街頭的獨特風景。一輛輛小巴日以繼夜駛向或已消失的地標,車前一塊塊膠牌記載了這座城市不少歷史。
紅VAN前身本是九座位新界的士,因車身有一條黑白相間的「腰帶」,又稱「階磚仔」。六十年代人口漸多,九座位的士經常超載,亦有私家「白牌車」非法充當的士用途。1967年暴動期間,全港巴士司機罷工,城市交通癱瘓,靈活變通的九座位新界的士和白牌車藉此駛入市區載客。此一役後,政府於1969年正式發牌,小巴從此登上歷史舞台。當時小巴為十四座,黃色車身中間有一條紅色「腰帶」,司機為了招攬更多生意,會自購膠牌呈於車頭。
Read More...
基督宗教自古以來便採用象徵符號來傳達信息,這種表現手法在教堂尤其普遍,至今盛行不衰。但今天的人已不太明白當中含意,講者嘗試破解這些宗教密碼,分辨不同聖像特色,讓大家進入教堂時有另一番體會。
Read More...
穿著和服的日本女子,在中環擺花街嬌聲鶯鶯地向你揮手搭訕的這種情境,難以想像吧?可是在明治維新期間(1880 至1920年代),香港確實有為數不少的日本妓女存在,日本人稱她們為「唐行」,也戲曰「娘子軍」。何謂「唐行」?這些女子來自日本什麼地方?出身如何?為甚麼定格在那個年代?為何很少人提起? 當年在香港的生活如何?芳蹤何覓,魂歸何處?侯清儀老師根據香港和日本的文獻紀錄,參考本地史蹟,與大家分享這個話題。
華富邨,香港第一個以新市鎮形式規劃、設計成供五萬人居住的公共屋邨,是前房屋署署長廖本懷的得意之作,1968年由港督戴麟趾主持開幕典禮。
半個世紀以來,這個屋邨以綜合式規劃設計,有巴士線、學校、圖書館、商場、街市一應俱全,為不同年代的居民提供了一個個安樂窩。建築特色上亦保留了原有的地貌,在沿海處興建長形樓宇,節省建築成本的同時又能讓居民享受海景;更首次因應地勢創出「雙塔式」設計,在之後的屋邨建設中被廣泛應用。
Read More...
從天后地鐵站開始,我們將踏足十九世紀末的舊筲箕灣道,沿著二十世紀初的電車路軌,尋找北角地區的開發歷程。銀幕街、帆船街、琉璃街、玻璃街、電器道、書局街、琴行街……這些都是港島早期產業發展的痕跡。明園、月園、麗宮夜總會、都城戲院、皇都戲院讓大家緬懷該區夜夜笙歌的輝煌歲月。電車從英皇道轉入春秧街,彷彿把我們從「小上海」過渡到「小福建」,闖過紛沓喧鬧的街市,迎面而來的是碩果僅存的華豐國貨,勾起了當年空降軍警、四處烽煙的67回憶。北角有說不盡的人和事!
Read More...
香港仔鴨脷洲歷史文化導賞團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滿額] 文化古蹟導賞團, 文化歷史導賞員訓練課程, 最新活動
自開埠起,香港仔逐漸從一條小漁村,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漁港;隔水相望的鴨脷洲則有許多船廠、機器廠,為來往大大小小的船隻提供維修保養服務。這片區域曾是許多漁民浮家泛宅、出海謀生歸來後的歇腳補給之所,更有逾百年歷史的「同慶公社」為兩地眾多供奉海神的廟宇籌備各項神誕慶典,敦睦居民情誼。從前,一排排「住家艇」停泊在香港仔與鴨脷洲中間的水域,景象非凡;如今,雖已難覓「住家艇」的身影,但每逢休漁期,仍可見到許多漁船停靠,單拖、雙拖、蝦拖、罟仔……隨著社會發展,漁民上岸,漁業式微,昔日盛況不再,這一片漁港風情也正在慢慢流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