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水」買水、賣水最「疊水」的1960年代(上)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前言

在廣東話中,「水」常常用以代表金錢,「一嚿水」是一百元,「有錢」叫「疊水」、「借錢」叫「踱水」、「騙錢」叫「昆水」、「付款」叫「磅水」、「謀取暴利」叫「掠水」、「退錢」叫「回水」……而在長期處於水荒的1960年代,人們惜水如金,水確實與金錢扯上直接關係。制水時期,不少人覷準機遇,將一桶桶水變成財富,買賣水業可謂百花齊放,由基層婦女、年輕小伙子挑水販賣,到鄉村居民挖掘水井謀利,連用貨車運水的販商都分了一大杯羹。

水漲船高的水價

在那個涓滴難求的年代,人們為水憂愁,為水奔波,更有人為此知法犯法。1954年水荒出現,每天供水四小時。因輪水困難,不少市民都逼不得已要買水,尤其住在如深水埗木屋區般人口稠密的地方,或如筲箕灣山村井水乾涸的村落。當時有賣水船從鯉魚門外運來井水發售,停泊於西灣河菜市場海旁外發售,一桶五加侖的水可賣一毫。另外亦有人買山坑水,更有九龍水務局的工人鋌而走險,偷竊水塘記錄站內的水,於夜間販賣,每兩加侖售一毫,最後由喬裝買水的警探拘控。

1960年代,水荒危機似是從未間斷。由初期每天只供水三小時到隔日供水,再到最嚴峻的1963年,每四天才供水一次,每次供水四小時。每家每戶都會到街喉前排隊輪水,用火水鐵桶盛載。有些吃得苦的婦女以擔水維生,到不同地區,上門詢問是否需要賣水,被稱為「擔水婆」;又有還在唸初中的年輕人利用這個機會賺取外快,代人取水,每一擔可賣三毫!賺來的錢會用來補貼買菜,讓家人吃好一點。不過,擔水服務亦不時被壓價,究竟有何原因?展覽中會有這段口述歷史,大家可以前來傾聽昔日小伙子生動親述這段往事。

豬籠入水的井水買賣業

除了一般市民飽受制水之苦外,一眾行業亦深受其害,例如飲食業、漂染業、五金工程等,為維持生意命脈,各行各業都窮盡方法「磅水」付費,以確保穩定的水源供應。此時井水買賣行業便順勢應運而生,造就幾批靠着「水為財」致富的人。

1963年六月開始實行制水措施,在此後一、兩個月內,沙田大圍與白田兩村已開始發展井水生意。兩村原有水井二十多個,因井水清冽,村民向來用作食水,自水荒日趨嚴重後,水井主人靈機一觸,開始出售井水,每五十加侖售一元,港九各大茶樓酒家都紛紛爭相買水。眼看財源滾滾來,兩村村民便立刻連夜開掘水井。短短半個月,兩村的水井便由二十多個增至百餘個。最繁忙的一天,每井幾乎同時有三個水泵吸水,水源仍能供應不絕,令水井主人每日收入近二百元,相當「疊水」。

根據當時報章報導,賣出市區的井水有逾六成來自沙田,供水量最高的是大圍村八個水井,24小時內可供水26萬加侖。制水一年下來,水價曾因井水買賣競爭激烈而略減,但村民和販商仍獲利不少。

除了水井的主人外,在水荒聲中發財的,還有用貨車運水的販商,盈利額同是驚人。每一輛大型貨車,可裝載廿個五十加侖的大水桶,1963年六月每桶水從村民購買的成本為一元,以每桶水售價三元算起來,每車淨收入達四十元,如果一天來回八次,扣減燃料、車租等,全日可獲二百五十元!最高峰時期,每天出入新界的運水貨車可達二百多輛,將四十萬加侖的「生命之源」交到食肆與工商用家手上,延續各行各業的生命線。

雖然隨着1964年水荒結束,賣水行業曾一度式微,但在1967年制水重臨時,生意又告復現。1967水價已升至每一千加侖達七十元之高。眼看利之所在,有不少運輸貨車均改裝上大水桶,專門從新界運水到九龍供應各茶樓酒家。運水販商亦並非在市面隨意向人兜售,而是各有長期顧客,他們需經常派專人到各酒家茶樓接洽生意,故賣水已不單是代為運水的工作了。

即使1967年制水期告終,但自來食水鹹度增加,新界各區茶樓已多用井水泡茶,而大受茶客歡迎。為爭取顧客,酒家茶樓不惜增付一筆買水錢,運水車業務依然大有可為。

 

結語

香港人如水般的靈活,盡現在以上種種「見水化財」的契機之中。因缺水危機而風生水起的水井相關行業,還有科學鑽井業,能更快速和準確地提取深層地下水;連政府水務局都使用這個方法開採水井,於制水期間提供工商業用水。到底「科學井」的生意如何一時無兩?政府後來又為何進入井水市場賣水?我們下回分解。

撰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助理項目經理 林若雁

 

/《水展》展覽資訊

展期: 2020年5月30日至6月30日

展覽時間:星期二至日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下午二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一休息)

了解更多請按此

/《水展》網上展覽資源

為了減少社區接觸,《水展》將延期開放,同時設立網上展覽資源網頁。網頁文章一連十六星期每週更新,透過互聯網與大眾繼續分享香港人的水故事,歡迎按此重溫其他水故事。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世代共融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計劃紮根社區,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鼓勵世代溝通,促進跨代共融,並營造社區參與的氛圍,提升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文化保育的投入,增強社區凝聚力。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 年起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推行適切的社區服務,支援不同弱勢社群。

關於我們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查詢方法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386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