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CACHe E-Newsletter Volume 2”

CACHe 的話 2
E-newsletter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在上個月舉辦了賽馬會社區文化遺產推廣計劃之「尋找城市歷史痕跡3-香港舊地圖展」,從舊地圖看香港百多年變遷,觀眾反應熱烈,好評如潮。展期至明年1月12日,不容錯過! 今期E-Newsletter內容仍然豐富,繼上次西營盤趣味十景後,今次再接再厲,為大家搜尋中西區趣味十景,希望提高大家對社區文化遺產的興趣。 除此之外,我們更刊出幾篇短文,嘗試探討香港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好讓大家理解更多地方的歷史背景,增加對所住之處的歸屬感。《前世今生-西營盤的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二) 》繼上期道出設立西約方便所的背景後,是次將會帶出西約方便所及西約公立醫局的工作及歷史,而《沙田盂蘭勝會的建立、發展與演變過程》則透過研究沙田盂蘭勝會看沙田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係。最後《訪古講古煤氣鼓 土產土製土瓜灣》道出土瓜灣鮮為人知的風土人情,請大家細心欣賞! 賽馬會社區文化遺產推廣計劃 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為期三年。計劃透過製作社區店鋪的QR code、展覽、工作坊、考察和導賞培訓等不同活動,引導市民大眾走到不同社區,以有趣的方式認識各區的文化遺產。

Read More...

 

中西區趣味十景
E-newsletter, 保育資訊

上次為大家介紹了西營盤十景,今次我們將區域擴展至整個中西區,就讓大家看看這些容易忽略的美景吧!   1)      這是仍遺留在西營盤的舊公司招牌,單看電話號碼便可知此牌存在已很久了。   2) 位於西營盤朝光街的「掘頭」電車軌,非常罕見的街景。 3) 石塘咀一帶曾是煤氣鼓所在地,人們多稱為「火井」,時至今日,此地居民亦以此名稱之,食肆亦不例外。 4) 位於般咸道的一塊刻有AH的石頭,原址曾是余東璇古堡,這個是否古堡的界石?天曉得…… 5) 位於寶翠園旁的防空洞,猶如廢墟一般,殊為可惜…… 6) 前高街精神病院的煙囪,今放在高街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內。 7) 牛房義山義塚,由東華醫院所建,在西環觀龍樓附近。 8) 位於西環域多利道的,有數十年歷史的金鐘泳棚,至今尚有不少泳客光顧。 9) 於泳棚旁的一所舊建築,刻有1926字樣,用途不詳,尚待研究。 10) 位於西環域多利道的指示牌,重要的是它不是政府所立的,是摩星嶺街坊會所立的。

Read More...

 

沙田盂蘭勝會的建立、發展與演變過程
E-newsletter, 保育資訊

前言 香港的盂蘭勝會原自於中國潮州、海豐、鶴佬等籍人士的習俗,潮州人來港的高峰始於四十年代,當時正值日軍侵華,他們在逃難時把家鄉的盂蘭節文化一併帶來香港。盂蘭勝會目的是用作聯繫同鄉之間的感情,同時又可以紀念祖先及超渡地方上的孤魂野鬼。雖然香港各區都有盂蘭勝會舉行,舉辦團體更加至少有六十年多個,但是在發起的緣由、組織、邀請的神明、甚至演出的神功戲等方面上往往有明顯的分別。筆者是次選取了沙田的盂蘭勝會,希望透過研究沙田盂蘭勝會與沙田的發展兩者之間的關係,同時亦希望找出沙田盂蘭勝會相對於其他盂蘭勝會的獨特性。 九一風災與盂蘭勝會的建立 1962年8月31日,根據《星島日報》的記載,當時香港天文台宣佈懸掛一號風球,原因是颱風溫黛已逐漸迫近香港。 雖然報章多只形容溫黛會為香港帶來大暴雨,令香港近多個月來的旱情得到舒緩,但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想到,整個沙田墟市在不足兩日內竟變成了廢墟,更沒有人會想到沙田的災情會如此嚴重。9月1日凌晨四時四十五分,天文台改掛九號風球。當日上午潮水自吐露港湧至沙田,席捲整個沙田的低窪地區,其中以沙田墟市﹝今新城市廣場一帶﹞、白鶴汀﹝今沙田帝都酒店及中央公園一帶﹞、沙田頭地區﹝今秦石邨馬鐵站一帶﹞、芽菜坑﹝今大圍馬鐵站一帶﹞的災情最為嚴重。位於白鶴汀、沙田頭新區的寮屋及木屋多是戰後從國內逃難來港的人所建,當中包括很多潮州人,他們的居住環境甚為惡劣,因抵受不住強風的吹襲而被吹塌。由於沙田更曾發生小型海嘯,沙田墟幾乎全被洪水所淹浸,水深達七至八尺高, 淹沒了墟市內大量商店,造成逾百人喪生及不少財物損失。 沙田商會統計,墟內商戶損失近二百多萬元。這只是貨物的損失,並不包括屋宇舖戶的損失在內。 潮僑福利會的成立和發展 潮僑福利會成立於颱風溫黛襲港後的翌年,成立的原因是為了籌辦1963年的盂蘭勝會。 當時溫黛襲港,沙田發生了嚴重的水浸,淹死了不少居住於沙田舊墟的潮州人,後來為了悼念這些人而設立了盂蘭勝會,舉行法事以超渡亡魂。在溫黛吹襲沙田前潮州人亦有舉辦盂蘭法事,但規劃卻相對較小。潮僑福利會最初由陳奕、王國華等人發起, 他們本身是沙田的商人,初時有五至六個潮州人籌備並向政府註冊,於1963年正式成立潮僑福利會,辦會的宗旨是聯繫潮僑的感情及互相幫助。 除了舉辦盂蘭勝會外,潮僑福利會的角色亦負責調解鄉理之間的糾紛,潮僑每月的二號都會舉行例會以討論及解決任何爭端。由於居住於沙田的潮州人較為團結,所以爭執並不多,通常潮州人與客家人的爭端會較多。雖然四至五十年代發生全港性的潮州人與東莞人爭執,但是沙田區的潮州人則與原居民相處良好。潮僑另一優勢是與沙田鄉事會保持關係良好, 每年的盂蘭勝會都會邀請沙田鄉事會主席、新華社新界辦事處主任等著名人士前往, 而且間中亦有不定期的會議,以保持雙方之間的溝通。 1979年沙田墟市的土地被政府收回以發展新市鎮,在拆卸墟市期間,潮僑福利會為沙田的潮州人擔當與政府爭取賠償的重要角色。其後成功為部份舊墟的潮州人爭取把商舖遷至瀝源邨及禾輋邨的商場。雖然拆墟後的潮州人各散東西,但每年的盂蘭勝會其實是一個很多的媒介為他們聯繫感情。故此,從沙田盂蘭勝會的演變過程中,亦可看出沙田墟的發展,甚至是整個沙田新市鎮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亦可得知沙田盂蘭勝會對於居住在沙田的潮州人的影響及其獨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島日報》,1962年8月31日。香港︰星系報業有限公司。 《明報》,1962年9月2日。香港︰明報有限公司。 《星島日報》,1962年9月2日。香港︰星系報業有限公司。 《大公報》,1962年9月3日。北京︰大公報社。 《沙田歷史之重建計劃 — 口述歷史》,報告編號︰B0011 / MKT0011。 《沙田歷史之重建計劃—口述歷史》,報告編號︰B0031 / MKT0031。 參看《沙田潮僑福利會—第三十八屆盂蘭勝會程序表》。 《華僑日報》,1984年8月20日。香港︰華僑日報有限公司。

Read More...

 

尋找城市歷史痕跡3 – 香港舊地圖展 @ CACHe 17/11/12 – 12/01/13
專題展覽, 活動回顧

憑籍地圖指引方向,我們便能到達目的地。如今電子地圖盛行,城市的最新面貌即時可見,但卻不知不覺間掩蓋了城市的歷史痕跡。舊地圖雖已過時,但就如歷史檔案般記錄了城市的變遷。這個城市的出現與發展,我們的得與失,都印證在舊地圖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