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工作坊】翎姐的後台故事:神功戲的幕後功夫(2022年6月24日 星期五) 專題講座,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最新活動
CACHe長年以來關注及保育民間風俗文化,在這次口述歷史工作坊,我們請來資深粵劇人翎姐。她小時居所附近年年都有神賀及神功戲演出。耳濡目染之下,她在1980年代入行,曾任演員,後來退居幕後, 曾參與「頌新聲劇團」、「新麗聲劇團」、「日月星劇團」、「藝峰劇團」等劇團演出,並於1998年創辦了「新群英劇團」,多年來致力參與籌辦本港各地的神功戲演出。
翎姐將於這次工作坊,以多年來的專業知識及經驗,為我們分享一台戲由籌備到上演,背後的準備和功夫,以至深刻豐富的後台故事。
Read More...
從島嶼研究和文化地景的角度出發、以南丫島南段作為案例,公共藝術計劃《南丫說:》聯合策展人及《模達今昔──南丫島模達灣歷史及社會研究計劃》作者梁寶山,將在此講座分析香港戰後水陸與城鄉互動之間呈現的社區變遷,從而反思我們對鄉村和離島的固有想像,參加者亦可以從另一角度閱讀香港史;案例以外,講者還會分享研究方法,並與獨立策展人及研究員丁穎茵探討如何動手研究及紀錄自己的社區。
Read More...
油麻地天后古廟,毗連建築物,包括分別是公所、福德祠及兩所書院,是九龍區現存規模最大的天后廟建築群,更於2020年成為法定古蹟。油麻地天后廟建築群在過去是當區的傳統華人社會中心,與九龍半島的歷史及發展息息相關。藉着今次週末文化導賞,程尋香港創辦人溫佐治先生將帶領大家參觀油麻地天后古廟建築群,講解廟宇與社區歷史,賞析古廟的建築美學,進而理解如何從古蹟了解地區歷史的變遷。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潮州人在各區舉辦盂蘭勝會,積極傳承潮汕的風俗文化和推廣盂蘭價值——弘揚孝道、扶貧濟困。潮人盂蘭勝會除了進行宗教儀式外,會場還有竹棚戲臺上演神功戲、大型的花牌和紮作、各式各樣具特色的祭品等,是展現民間傳統風俗的重要場合。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更於2011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次活動以不同多媒體解構盂蘭勝會盂蘭勝會的過去、現在、未來。
遊樂空間是藝術、設計、建築、園境、教育和城市規劃的跨界實驗場域,亦是重要的公共空間。她會在這場講座中介紹自己作為藝術工作者、建築愛好者和「素人」,如何踏上長達幾年的研究歷程,以及策劃各公眾參與項目背後的思考與心得。
講座「梅窩百年:老村、荒牛、人」由香港歷史文化研究會創會會長邱逸博士及梅窩原居民甘水容博士主持,透過開闊而有趣的視野,道出由古村、古道及古蹟交織而成的梅窩,箇中的滄海桑田。
近年,東華三院積極推廣廟宇文化,努力地嘗試將民間信仰現代化,成績有目共睹,而極受遊人歡迎、油麻地的天后誕花牌,就是最佳的例子。「廟會創新:東華三院油麻地天后誕」由東華三院助理高級公共服務經理梁中杰先生主講,為大家介紹油麻地天后廟的歷史,以及分享籌辦油麻地天后誕的精彩點滴。
豚肉窩貼™以食玩貼紙為載體,嘗試以另類的方式記錄和保留香港過去的鬼怪傳說。每張貼紙除了有團隊為鬼怪傳說創作的妖怪角色,背後亦附有精簡版傳說內容。這次我們邀請到豚肉窩貼™團隊介紹企劃所結集的香港民間鬼怪傳說,也與大家一起探討以設計創作保育香港百年歷史文化及身份認同的方法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