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為老店寫挽歌 – 記德昌泰光榮結業 (下) 溫詩
E-newsletter

老店的價值

一晃辛苦工作幾十年,仔女大了,街景冷落,德昌泰成為街坊聚腳吹水的地方。

每次經過德昌泰總見到一兩個老街坊,坐在櫈椅上悠閒地攀談,來來回回也是幾個模樣。鄭太搖頭嘆息說:「住在隔離街的xxx是個好人,從前對很關顧,時常聚在這裡『傾計』。最近,聽街坊說她早前患重病,應該無得醫……」如其說德昌泰是社區中心,倒不如說它是地區消息的集散地。無需消費,只要安坐德昌泰,就會收聽到西營盤區發生大小事。那間店舖即將搬走,買了多少錢,接手者姓甚名誰,向德昌泰打探一下自會一清二楚。

前舖後居是生活的無奈

德昌泰的舊址不在第三街,地點始終離不開西營盤。遷入現址後,鄭先生終於擁有自己的店舖,內部設計全由他一人包辦,幾十年沒有太大的變化。不少友好的店舖湊興支持,這間店舖送上一塊鏡架,那間店舖造個木櫃,東湊西拼便可開店營業。當我們驚訝德昌泰仍保留老店前舖後居的格式,認為是民間智慧的典範。某程度上,只告訴從前生活是如何困難,工作時數太長,迫使生活區和工作區兩合為一,他們在人流較少的時間忙裡偷閒。舊式唐樓的店舖內部窄而狹長,前面是賣貨的地方,糧油白米民生所需均一律供應。不過,接近倒數階段,木架丟空,米缸見底。後面則是存貨和休息的地方。別小看這裡地方不大,安放了一張「碌架床」、神台、雪櫃等,廚房和廁所一應俱全。

捨得!不捨得!

鄭先生賣舖後,急不及待買了一個附近的單位。他笑說:「新屋的床很大,好久沒睡過這樣舒服。」德昌泰樓上有個閣仔,算是唐樓另一建築特色。唐樓的樓底高,既然延伸空間有限,很多聰明的住戶採用高空發展,闢建閣仔,存貨或休息任君選擇。還記得結業前一段子時間,鄭先生特意借了一張長櫈,少說也有十幾斤。鄭先生隨手一提,椅背靠在肩膊上便揮灑自如拿回德昌泰。他露出鮮有愜意表情說:「我找了一位攝影朋友幫助,替我們拍攝全家福。」背景是德昌泰,一家十幾口聚首一堂,非常熱鬧。鄭先生說:「拍攝完畢,我們一起去吃自助餐罷。」筆者連忙推卻,眼中忽然略過金色物體,發現原來是一個銅製手勺。鄭先生好像知道我的心事,笑着說:「這個手勺陪着德昌泰在第三街開業至今,我捨不得它,將永久收藏在我家中。」他的眼睛好像有點通紅。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73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