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回顧

冷戰初期香港軍事史講座(2014年9月20日 星期六)-[額滿]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冷戰期間,英國曾否「放棄」香港?中、美、英三國當時如何利用香港這個戰略重地?英國政府如何以非軍事方法保住香港,以至當時的香港防衛計劃究竟為何?由戰前到戰後,香港是否有延續性的防衛策略?著有《孤獨前哨:太平洋戰爭中的香港戰役》和《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的鄺智文博士,將在講座中探討英國在1946年至1970年冷戰初期對香港的防衛政策及計劃,以至中、美兩國針對香港的政治策略,及當中與英國的角力及互動。此外,講座亦會討論香港華籍英兵在此時期對香港防衛的貢獻,其中包括六七暴動等重要事件。

Read More...

 

紮作承轉工作坊 (第二期) [滿額]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紙紮香燭店外的紙紮船、大屋或童男童女等,都令容易令人聯想到喪事或傳統「鬼節」,但紙紮祭品背後,其實更代表著儒家孝道的傳統價值。紮作師傅承繼著民間傳統工藝,利用竹支、漿糊、鐵線及色紙,配合熟練的手藝,製成層出不窮的紙祭品,是藝術品,更是本土重要的文化遺產。

Read More...

 

從「摩登」到「現代」:藝術裝飾與包豪斯建築傳統的文物講座(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香港二十世紀的建築文物與飛機、輪船、鹹蛋超人、新力牌原子粒收音機與蘋果iPhone到底有什麼關係?」

很多時候,當人們談及建築文物,總會問:「這建築物是屬於什麼風格?」其實,這問題源於古典主義建築的研究,自文藝復興開始,古典主義建築發展五花八門,所以必須以美學風格區分。然而,由二十世紀開始,建築潮流由古典轉向「摩登」和「現代」,而二十世紀的建築設計追求統一,強調功能,迴避風格。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認識和了解二十世紀的建築文物呢?建築設計師出身的講者李浩然,博士畢業後投身學術界,專研建築文物的由來,他會在此講座中為大家詳細解答。

Read More...

 

大坑舞火龍製作工作坊(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 [滿額]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大坑的火龍可分為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而龍身又稱龍心,火龍同時亦有龍珠伴隨。火龍由粗麻繩製成骨架,再編上珍珠草,又稱米仔草,最後以鐵線紮好。開光儀式後,龍頭會繫上紅帶等裝飾,而龍身會插上香技,閃閃生輝。火龍全長二百二十英呎,只限男性可以舞動火龍。帶領火龍的龍珠,實為兩顆插滿香枝的沙田柚。

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於是次工作坊中將會帶領一眾大坑師傅,親自傳授紮火龍的技巧予參加者,除了近距離觀摩師傅即席示範紮火龍外,參加者更可嘗試紮一小節迷你版龍身,一嘗成為火龍師傅的滋味。

Read More...

 

大坑舞火龍講座(2014年8月29日 星期五)[滿額]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大坑舞火龍始於一八八零年,至今已有超過130年歷史。相傳在一次風災後,大坑村村內出現一條大蟒蛇,被村民擊斃,豈料翌日蛇屍不翼而飛,大坑村更隨即爆發瘟疫,奪去多人性命,村民惶恐終日。此時有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指點,只要用草扎成草龍,再插滿香枝,於中秋佳節晚上在村內舉而舞之,繞村遊行,同時燃放炮竹,便可驅除瘟疫。村民依此而辦,瘟疫果然消失。自此,村民便於每年中秋迎月﹑賞月和追月三天,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晚上舞動火龍。在急速發展的都市環境中,舞火龍習俗維持至今,它不但展現出民間風俗文化,更體現出傳統習俗不朽的生命力。

CACHe邀請到大坑舞火龍總指揮陳德輝先生(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為大家講解大坑舞火龍的歷史與分享多年籌辦經過。

Read More...

 

〈速寫.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戶外速寫活動 (2014年8月17日 星期日) (入選名單)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消息, 活動回顧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今夏將舉辦〈速寫.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戶外速寫活動,希望藉著大眾的視覺與筆觸,展現潮人盂蘭勝會內獨特的潮汕風俗文化,同時提高大眾對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是次活動設有導賞環節,讓參加者先對現場所見的盂蘭文化有初步了解,其後可按興趣,繪畫會場內外各人、事、物。而是次速寫活動中的作品,將會結集成畫冊出版,並派發給公眾人士,以另一個方式認識這項源遠流長的傳統風俗。

Read More...

 

[加推]夜鬼遊灣仔(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滿額]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公眾反應熱烈,CACHe決定於8月16日加開夜鬼遊灣仔團。舊稱下環的灣仔,是香港維多利亞城的一部份,亦是日治三年零八個月中華人死亡的重災區。在漫長的歷史中,各種都市傳說﹑靈異故事不斷流傳,而這些傳說往往離不開古舊建築。現今這些歷史建築大多面目全非,或已荒廢、或已「活化」再用、或已拆卸重建。是次導賞團將會與大家夜遊灣仔,尋找「鬼故」中的舊建築與遺址,從傳說中摸索舊城的痕跡,在故事裡見證城市變遷。

Read More...

 

我們這一代沙田友 – 沙田屋邨導賞團(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沙田是香港第一代的新市鎮,曾經承載著大眾對新時代美好生活的想像。於區內土生土長的80後「沙田友」將會帶領團友遊走區內的瀝源邨及禾輋邨,實地考察七、八十年代的理想社區和居所設計,追溯屋邨外貌及休憩娛樂等配套設施的演變,及至改由領匯管理後的景象。團友可探訪擺滿藝術品的傳統老麵檔「盛記麵家」,一邊品嚐早餐,一邊聽聽老闆B哥在沙田成長及經營麵檔的故事;另外更會帶你走進經營了五十多年的「漢和麵包西餅」,看看老闆陳先生如何以廉價2元出售菠蘿包回饋街坊。讓我們在這個星期六的早上,一同尋回久違了的地道人情味。

Read More...

 

潮民彩繪 – 香港潮洲廟宇樑架彩畫解構講座(2014年8月9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香港潮籍社羣一向保持著自有的傳統方言和習俗,衹有在盂蘭勝會或舊區潮州館子才有機會一窺當中的潮人文化。其實遠在廣東省東端古潮州府九邑一帶的村鎮仍保存著祖傳的禮祀和工藝,當中亦不乏燦爛奪目的潮州風格建築裝飾。當地廟宇和祠堂的木架上繪著彩色的八卦、古字、瑞獸和卷草等圖紋,隱隱訴說著潮民的信念和歷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