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東西文化交滙的地方,揉合中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本古蹟私塾寓學習於遊戲,從生活中擷取寫作題材,導師會在遊戲中啟發同學運用感官寫作,體驗創作的樂趣,快速掌握下筆的技巧。
(參加對象:小一至小三學生)
Read More...
香港是東西文化交滙的地方,揉合中菜和西餐的飲食習慣,發展出獨特的飲食文化,因而被譽為「美食天堂」。本古蹟私塾寓學習於遊戲,從生活中擷取寫作題材,導師會在遊戲中啟發同學運用感官寫作,體驗創作的樂趣,快速掌握下筆的技巧。
(參加對象:小一至小三學生)
Read More...
短短四公里長的尖沙咀海濱在1970年代中開始至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次古蹟私塾以尖沙咀海濱線為主線,深入探討舊尖沙咀火車站大樓和第二代水警總部拆卸和保育的爭議,提出未來尖沙咀海濱在保育、發展和日常生活空間之中平衡的可能方向。
甚麼是考古學?考古學與城市發展是否對立?
是次工作坊將介紹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包括考古調查和發掘、斷代方法、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及保存方法,及香港殖民時期維多利亞城考古發現及個案討論。完成此工作坊可望能對考古學有初步的認識,並以多角度審視歷史文化對社會的價值。
Read More...
十九世紀伊始,歐美社會日益關注城內埋葬 引起的公共衛生問題,香港政府於五零年代中業後亦禁止華人在官方指定地區以外將死者下葬。
本課程參考大量香港及英國相關的檔案資料,從歷史角度剖析廿世紀香港墳場政策的發展,探析有關政策是如何與華人殯葬文化產生互動後衍生的成果。
1919 年港督司徒拔 (Sir Reginald Edward Stubbs) 抵港,在上任演說中伸出歡迎與地方組織合作之手,九龍居民協會 (Kowloon Resident Association) 因此而成立。協會是當時居於九龍的一群精英人士組成,目標是為九龍居民利益發聲。協會除了向政府反映、提出有建設性意見,更會為政府做前期可行性報告和咨詢居民的工作。是次古蹟私塾講者將會以九龍醫院和兒童遊樂場為例子講述協會對九龍的貢獻。
「紅毛番話」(Cantonese Pidgin English) 是 17 世紀到 20 世紀華人在華南沿岸與外商溝通的語言。Pidgin 意謂生意,Cantonese Pidgin English 即廣東做生意的英文。「紅毛番」是廣東人稱外國人的俗語,外國人頭髮帶紅色,番是番邦,即外國人,因此「紅毛番話」是指與外國人溝通的說話。
講者將從報章、電台、音樂和中外名人如蕭伯納和林語堂等對「紅毛番話」的引用和看法續一介紹。最後會列舉一些今天仍然沿用的「紅毛番話」。
Read More...
城門碉堡一向被視為香港戰役中的重要據點之一,其過早失陷對香港戰役具有重要影響。考察選址於城門碉堡,將會以此作為切入點,探討建造醉酒灣防線時的戰略背景、設計考慮、建造細節與佈防安排,並透過戰時、戰後的相關文件,詳細討論城門碉堡一戰中之各項細節。
自從2007年皇后碼頭事件以來,香港市民對本地建築保育議題的關注比以往濃厚。近年亦經常有以本地古蹟建築和文化遺產為題的公眾講座和導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