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活動延期] 佐敦歷史的探索講座 2015年1月31日(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佐敦是油尖旺的一個分區,它的出現與地鐵有非常密切的關係。不過,早在建造地鐵之前,佐敦所在的地域見證了香港近代歷史的萌芽和發展。從開埠到今天,佐敦在香港中西文化薈萃融合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通過對佐敦歷史的探索,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香港百年來走過的歷史道路。CACHe有幸邀請到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劉智鵬博士,細說佐敦與香港百年歷史的故事。

Read More...

 

香港早期政黨發展(1949-1984)講座(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一直以來,香港史的論著都認為,香港的政黨在一九八零年代後才興起,同樣地,香港人在一九八零年代後才開始追求民主改革。這誤解可能建基於不同的理論:包括難民心態、行政吸納政治、以及傳統中國人性格等。通過對香港革新會(Reform Club)及香港公民協會(Civic Association)的戰後歷史研究,我們可以對當時的政制發展有更清晰的了解。

雖然政制發展在一九八零年代前並不顯著,但當時的香港人並非政治冷感;其實政黨早在一九八零年代前已經開始有所發展。它們積極爭取民主政治、經濟及社會改革,並擔當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橋樑。香港革新會及香港公民協會不單積極參與市政局選舉,而且特別關注城市發展、房屋政策、醫療保障、經濟發展、教育普及、治安以及小販問題。雖然兩個政黨不時批評政府的保守政策,但殖民地政府亦樂於利用它們作為與民溝通的橋樑以及平衡各方勢力。隨著時代的改變,香港革新會及香港公民協會的歷史角色已漸被遺忘及忽視。

Read More...

 

《路軌縈粵韻: 從舊照片看廣東音樂, 1925-1955》講座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粵曲粵劇是不少港人的心頭好,也是本港唯一一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表演藝術。講座將通過一系列歷史照片、唱片錄音及電影片段,帶領聽衆進入時光隧道,重返20世紀上半葉的香港;在港島乘坐電車,聆聽電車路上兩旁的粵樂清韻。這次電車旅程將從石塘咀出發,從西往東穿過上環、中環、灣仔、銅鑼灣、西灣河、筲箕灣等地區,欣賞來自青樓妓院、茶樓酒家、戲院影院、中藥店鋪、百貨公司、和打醮祭祀的不同粵樂曲種。並借電車路上沿途風光,展示當年香港市民日常生活,藉此繪製一幅上世紀的港島「粵樂地圖」。

Read More...

 

藍巴勒海峽兩岸的變遷講座 (2014年11月15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藍巴勒海峽位於新界的西南面,是一條被荃灣、葵涌和青衣島包圍着的航道。該海峽兩岸的發展可追溯至明清兩代,而藍巴勒海峽亦造就了上述三區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海岸棲息地不單為人類營造出合適的生活條件,而海岸線發展更見證了社會的蛻變和地區成長。藍巴勒海峽兩岸的變遷,不只記錄了該區事物的變化,更可作為探索荃葵青地區在香港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Read More...

 

香港粵劇導賞會講座(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粵劇是廣東一帶的藝術,也是本港唯一一項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表演藝術。粵劇亦深受香港市民歡迎,它所獨有的地方特色及其文化藝術價值受到人們廣泛的關注、認識和充分肯定。

CACHe有幸邀請了著名粵劇名伶陳慧思小姐為大家進行粵劇導賞,讓大家可以感受到粵劇獨有的和藝術價值。

Read More...

 

被遺忘的歷史建築講座(九龍篇)(2014年9月27日 星期六)[滿額]
專題講座, 活動回顧

經歷過漫長歲月的建築物,都隱藏著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但香港倖存的歷史建築多被石屎森林淹沒,甚少人關心,直至個別建築被拆卸,市民才如夢初醒,慨嘆緣慳一面。

CACHe邀請了建築文物研究者陳天權先生,從歷史、建築美學和鮮為人知的角度出發,介紹在九龍不太為人熟悉、但具有代表性的中西式建築文物,有助大家了解舊日香港的社會面貌和建築風格。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