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 for August, 2015

光影傳承:社區故事地攤-告別盂蘭:東邊街渣甸橋街坊盂蘭勝會(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最新活動

西營盤是歷史悠久的華人山城,大大小小的盂蘭勝會植根於此,每逢農曆七月,街頭巷尾都會變得熱鬧非常。當中別具代表性的東邊街渣甸橋盂蘭勝會,更是早創於戰後時期,由一群潮藉的苦力和倉庫商家聚首設壇祭魂,由海傍的渣甸橋、佐治五世公園一直走到中山紀念公園,七十年來與街坊風雨同行,見證了西營盤的發展更迭與行業變遷,並反映著潮藉獨有的文化與風俗面貌。

Read More...

 

CACHe 十週年 十作者-九龍海岸線歷史講座+官塘、茶果嶺海濱導賞團 (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 (地點更改)
最新活動

 

一八六零年,英國奪取九龍半島。一百五十年來,半島經歷翻天覆地的變化,無數建築隨時代殞落,至今僅剩鐘樓見證著歷史變遷。沿岸土地方面,軍事重地變為文娛設施、工業區發展成大型住宅及商業區。九十年代,政府頒佈機場核心工程,西九龍填海動工,宏大的基建,背後隱含著另一重的意義。

Read More...

 

大坑舞火龍講座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 [滿額]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大坑舞火龍始於一八八零年,至今已有超過130年歷史。相傳在一次風災後,大坑村村內出現一條大蟒蛇,被村民擊斃,豈料翌日蛇屍不翼而飛,大坑村更 隨即爆發瘟疫,奪去多人性命,村民惶恐終日。此時有村中父老獲菩薩報夢指點,只要用草紮成草龍,再插滿香枝,於中秋佳節晚上在村內舉而舞之,繞村遊行,同 時燃放炮竹,便可驅除瘟疫。村民依此而辦,瘟疫果然消失。自此,村民便於每年中秋迎月﹑賞月和追月三天,即農曆八月十四﹑十五和十六晚上舞動火龍。在急速 發展的都市環境中,舞火龍習俗維持至今,它不但展現出民間風俗文化,更體現出傳統習俗不朽的生命力。

Read More...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歷史講座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二次大戰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簡稱家計會)成立,成為本港其中一個最為人熟悉的政府資助團體。家計會廣告例如由黄霑作詞的「兩個夠晒數」,以及關德興領銜主演的「家庭計劃,男子有責」等,全部都深入民心。究竟家計會利用甚麼方法打破社會禁忌,宣傳計劃生育的重要性?當中又遇到甚麼困難?本講座以家計會前身,成立於一九三六年的香港優生學會為起點,訴說家計會自一九五零年重組後至今天的故事,如何反映香港二戰後的人口結構,家庭觀念和兩性關係的變遷。曾昭朗博士還會與聽眾分享家計會的海報和電視宣傳短片,說明家計會如何透過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配合市民對生育和家庭的各種需要,擴闊其服務對象和工作範疇 。

Read More...

 

大坑舞火龍製作工作坊 (2015年9月21日 星期一) – [滿額]
最新活動,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大坑的火龍可分為龍頭﹑龍身和龍尾三部分,而龍身又稱龍心,火龍同時亦有龍珠伴隨。火龍由粗麻繩製成骨架,再編上珍珠草,又稱米仔草,最後以鐵線紮好。開光儀式後,龍頭會繫上紅帶等裝飾,而龍身會插上香技,閃閃生輝。火龍全長二百二十英呎,只限男性可以舞動火龍。帶領火龍的龍珠,實為兩顆插滿香枝的 沙田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