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處黃金地段的中環街市,前世和誕生是怎樣,其運作演變又如何?CACHe邀請到《香港工程考》系列的作者馬冠堯先生,為我們從中環街市的建築及運作逐一解答。
Read More...
位處黃金地段的中環街市,前世和誕生是怎樣,其運作演變又如何?CACHe邀請到《香港工程考》系列的作者馬冠堯先生,為我們從中環街市的建築及運作逐一解答。
Read More...
紅館、紅隧、理工紅磡校園、甚至紅磡鐵路站,其實都在紅磡分區界外,紅磡究竟在哪裏?相比尖沙嘴完全是港英政府規劃,油麻地則放任由華人自由發展,紅磡則是一種混合型發展。紅磡裡華人聚居的舊街,大都以西人命名便可見一班。還有已被遺忘的豬三角,更是規畫出來的工業發源地。而今天紅磡的殯儀業從何而來?這次CACHe邀請了紅磡地膽波叔,帶大家探索早期紅磡的地域,尋找早期紅磡的生活面貌。
Read More...
筲箕灣雖然作為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但其漁村傳統節慶活動頻繁不斷,原因何在? 藉着今次活動,我們會考察位於筲箕灣東多座具有歷史價值的廟宇,一起探索這些廟宇建成背後的政治及經濟因素,了解筲箕灣頻繁的傳統節日背後的源動力,讓我們更全面及立體地認識21世紀的筲箕灣。
Read More...
愛民邨邨民愛愛民邨──的確,這個英女皇1975 年到港也要親訪的模範屋邨,乃廖本懷督師設計的得意之作。四十年後,仍保留廣闊的公共空間、休憩設施,樹木成蔭、舊長型式大廈四通八達,部分露台更綴以中式漏窗。相比同區的天價豪宅,愛民的宜居便利更顯可親,教人焉能不愛?於愛民邨出生長大的邨民Winnie王慧廉,將會細說愛民邨的前世今生、分享成長經歷、介紹邨內建築物特色、邨內社區設施規劃和居民的關係、以及愛民商場店舖今昔對比。從四十年前的社區規劃,重塑曾經的香港故事。
Read More...
土瓜灣於1920年代開始,由鄉村轉變為城市,不少工廠、店舖和民居紛紛進駐。片場、報館、屈臣氏、五羊牌電池廠、煤氣廠的白霧,牛骨廠與屠房俱是土瓜灣居民的集體回憶。而在中國歷史裡,傳說宋帝亦曾在土瓜灣居留,後來更御賜衣物以犒賞土瓜灣村民的護駕有功。是次考察,由土瓜灣居民帶領大家走訪土瓜灣,分享街道趣聞、古蹟及掌故,認識土瓜灣的獨特的風土人情。
Read More...
第四站/ 香港大學
Fourth S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ead More...
第三站/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香港堂
Third Station/ Chinese Rhenish Church Hong Kong
Read More...
第二站/ 英皇書院
Second Station/ King’s College
Read More...
因地利之便,西營盤曾是興旺非常的貿易港口,造就多個傳統行業聚結於此,例如茶商、為華人提供主要糧食的米倉和鹹魚欄,還有經商內地華南的南北行。而繁盛的商業活動亦吸引大量勞動人口於此聚居和工作,因此除大街上的大型倉庫和公司以外,橫街巷里更衍生出各有特色的平民手工業和生活小店。
Read More...
早於1850年代發展的西營盤有如香港歷史的縮影,其城市空間見證了香港的發展歷史。但隨著城市急速發展和地鐵即將通車,這個山城亦步入新舊交替的重建階段。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透過「巷里傳承‧營造西營盤」計畫推出共有三個主題路線的西營盤歷史文化徑,當中包括醫療與衛生發展、教會與學校發展,以及傳統行業與街舖,藉以多角度發掘、紀錄及推廣西營盤獨有的傳統歷史和巷里特色。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