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大水荒(下)
專題展覽, 最新活動, 資源庫

前言 

一場長達11個月的水荒,令港英政府想方設法「逐水」,不但試行人造雨,更通過緊急條例徵用所有船隻,試圖從中國內地或東南亞運水;又要求九廣鐵路建造二十卡運水火車,由新界運載食水至九龍。大難臨頭,才每每顯出香港人的智慧和團結。靈活變通的港人不但改變生活習慣配合制水,更自發組織自衛隊維持輪水秩序。

來自五湖四海的食水

上集(連結按此)提到,設置水櫃改善了旁喉用戶的供水情況。但要解決水荒,便要增加水源及同時減少浪費食水。1929年,水荒問題於四月過後持續加劇,除了大潭篤水塘外所有水塘均已枯竭,政府分別於5月1日及28日實施「四級」和「五級制水」,進一步收緊街喉供水時間至每天只有七小時,同時亦要求報章要加入節水訊息,如「請勿耗水」或 「PLEASE DON’T WASTE WATER(請勿浪費食水)」 。

6月12日,政府成立由官員、外資商人、華人紳商組成的「救濟水荒特別委員會」, 撥款十萬處理水荒問題,委員會通過政府有權徵用所有船隻作運水。

為了開拓更多水源,船隻會駛到中山橫門水道取水至香港島水櫃。政府亦曾派出英軍到廣東西江取水辦化驗,但發現沙泥甚多不合飲用。陸路上亦派出貨車從慈雲山、元朗運水到油麻地出售,更要求九廣鐵路建造二十卡運水火車,由大埔運載食水至九龍。

海外支援亦是香港政府考慮之列,曾聯絡小呂宋、西貢、新加坡的英國代表運來食水,又委託德忌利士公司、渣甸公司由上海運水回港,研究上海能否成為一個持續而穩定解決香港水需求的方法。

實施最高限制「七級制水」

雖然多管齊下希望增加水源,但食水運輸、對外協商、水管鋪設等需要時間處理,外地水源需要八月才能供應香港。雖然六月中旬曾下過兩日大雨,但水塘存水持續下降,政府於6月18日宣佈升級至「六級制水」,街喉開放時間再縮短至每日5.5小時。政府又開始測試人造雨技術,參考非洲經驗於空中噴撒高嶺土,但最終因成效甚微而且成本極高而終止。政府於6月28日決定取締建築商、花園用家及酒樓業高用量用戶的水錶,即使酒樓洗碗用水亦需到街喉輪喉。

最嚴峻的「七級制水」於7月2日生效,每日只供水四小時,水塘存量在7月11日更再創新低,當時政府估算若再不下雨,六十天後所有水塘將全部枯竭。

眼見香港的水源已走到絕路,七月中終於迎來連場暴雨,為經歷了11個月水荒的香港人帶來了續命的淡水。由於水塘水位陸續回升,7月22日終止「七級制水」,回復所有街喉全日供水的「二級限制」。各區居民終於能鬆一口氣,水錶喉家中的水喉更再次可全日長開。

民間自救

為期11個月的水荒中,民間亦以各種方法應對缺水。自從五月每日供水12小時,改變了勞動階層其中一個生活習慣──食飯時間。香港早年大部份商戶對員工皆提供「包伙食」福利,由舖中的「伙頭」負責提供每日上午九時早飯,和下午五時的晚飯。制水期間,由於每天早上六時才開始供水,伙計每天一早便要開始為覓得當日所需食水而辛勞,煮食用的廚房亦是儲水的前線,因此往往令「伙頭」無暇亦無空間去處理早飯,進膳時間往往需延後至早上十時半。而晚餐時間亦受制水時間影響,為了趕及在制水前可以洗澡,員工們下午四時已要吃飽晚飯,然後分批洗澡。

當供水時間進一步收緊,便愈來愈多居民須到街喉和水櫃輪候食水。當時政府會派出警察到輪水處維持秩序,然而當時警民之間會因為言語不通或分水不公而造成衝突,更曾發生居民於街喉處圍毆警察,或警察「濫用警棍」而被法院指責的案件。為了維持秩序,各區於實施「七級制水」後決定組成自衛團,由當地街坊自行維持取水秩序,自衛團於七月尾隨着街喉恢復全日供應而解散。

而部份未能忍受制水生活的華人,則選擇離港回鄉,在1929年六月底水荒愈見嚴重之時,每日有二、三千人乘搭火車返回廣州,總結整個水荒期間,約有七萬居民選擇離開香港。

結語

這一場九十年前的水荒已逐漸被人淡忘,但為期十一個月的雨荒對香港供水影響深遠──加快興建橫跨維港的輸水隧道,令香港供水由區域性的一港兩制(連結按此)漸漸轉變為全港性的供水網絡。水荒後政府亦加強各個水塘的集水量與儲水量,更開始研究於大欖涌興建大型水塘,尋求永遠不再面對水荒的辦法。

撰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項目經理 劉天佑

/《水展》網上展覽資源

為了減少社區接觸,《水展》將延期開放,同時設立網上展覽資源網頁。網頁文章一連十六星期每週更新,透過互聯網與大眾繼續分享香港人的水故事,歡迎按此重溫其他水故事。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世代共融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計劃紮根社區,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鼓勵世代溝通,促進跨代共融,並營造社區參與的氛圍,提升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文化保育的投入,增強社區凝聚力。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 年起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推行適切的社區服務,支援不同弱勢社群。

關於我們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查詢方法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951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