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與水流轉︰水錶的故事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一、前言

在之前的篇章提及,港府為應付人口迅速增長所帶來的用水需求,於1859年不惜懸賞徵求供水建議,下開日後陸續大興水塘工程之措。薄扶林水塘與大潭水塘雖在隨後二、三十年間落成,但要改善供水情況當然不能一蹴而就。

除水荒之外,政府早期更不得不正視食水受污染的問題,尤其在1890年代瘟疫大爆發後,英國工程師查維克改善供水的方案備受採立。他在1902年發表的報告其中一項是設立供水收費系統。新法規隨後正式通過,在全港推行安裝水錶,實施按量收費,在此之前只有九龍區於1895年起直接供水入屋,以水錶量度樓宇用水量。我們不難想像新政策推出後市民的激烈反應。無論如何,香港水費制度自此奠下基礎,這百多年間,水錶猶如香港水務發展的見證人。我們特別精選部份水展展品,與大家一覽歲月流轉下的水錶故事。

二、流轉的水錶

1)指針式水錶

1950年代使用的小型水錶,以圓盤指針顯示。內部葉輪應對流動的水體積轉圈,並且通過齒輪帶動不同位數的指針旋轉,從而記錄用水量,單位以加侖計算。當時水錶主要置於舊式大廈天台,故附有蓋掩,避免太陽直接照射玻璃令其老化。

蓋掩鑄有水錶公司名稱「THE LEEDS METER COMPANY」以及「MADE IN ENGLAND」,可見產地為英國。

2)指針字輪組合式水錶

同為英國公司「The Leeds Meter Company」出產的舊式小型水錶,外形與1950年代的水錶沒有太大分別,但款式較新穎,惟實際使用年份不詳。圓盤上除指針外,亦有字輪,指針每轉一圈,即為一百加侖,字輪上的數字便隨之跳動。水用量單位同以加侖計算。這種指針與字輪並用的水錶,反映逐漸以數字取代指針顯示用水量的趨勢。

3)藍色錶殼英制水錶

這款藍色錶殼的小型水錶屬於英制水錶,以加侖作計算單位,於1980年代前期使用。不同於之前以水流量計算,此款通過容量計算水用量的水錶更為精準。

錶身上裝有「黑底白字」與「紅底白字」共八個位數的轉輪,用以記錄用水量。讀錶循左至右方向讀數,紅底白字為兩個小數位,可見錶上顯示「588118.5x」加侖(x為小數點後第二個數字,在5與6之間)。同類藍色英制水錶還有六位及七位數、沒有小數位的款式。

展品原有的塑膠蓋掩已損壞,設有蓋掩是為了減少灰塵積聚,阻礙抄錶員讀取度數。

4)黃色錶殼公制水錶

由於水務署於1977年改用十進制,這款1980年代後期較新安裝的黃色小型水錶,以公制的立方米計算,逐漸取代舊式以加侖作計算單位的藍色水錶。

此類水錶有兩個款式,分別是七位數字(三個小數位)及八位數字(四個小數位)。小數位同樣以紅底白字區分。

打開蓋掩,我們可見底部刻有「m3」,反映其計算單位為立方米,以及「MADE IN ENGLAND」,為英國製造。

5)現時小型水錶

此為現時的小型水錶,為一般家庭用,設計沿襲1980年代後期的款式,以立方米(m3)為單位。

6)現時中型水錶

現時沿用的中型水錶,水錶容量大小須依據用戶用水量調整,可見箭咀顯示水流方向。

 

三、「瓹窿瓹罅」——抄錶員的工作日誌

水錶記錄用水量,須靠抄錶員讀錶,如果只計「抄」的話,或許所花時間甚短,但大家千萬不要小覷,以為這是「手板眼見功夫」的易事,因為有時找出水錶的過程困難重重,例如有些樓宇的水錶位置已作改動;即使水錶不改,但間隔早已不同,令水錶員難以找到。而在1996年水務署職員刊物《九十年代的水務署》中,有前抄錶員回憶在酷熱天氣下,他到新界鄉村巡視,問了幾位村民都無從得知水錶所在位置,走得汗流浹背,一口氣喝完一公升的汽水;又試過到店舖視察水錶,未等店主帶路,一步入天井,「只見三、四頭『神高神大』狼狗,張牙舞爪向我直撲。哇!真是心膽俱裂」。抄錶員的工作,又豈只是「抄」這麼簡單呢?

 

四、被反客為主的驗錶員

當市民覺得水錶不準確,以致繳付多了水費時,便可以申請驗錶。水務署在龍翔道設有水錶測試實驗所,當市民繳交驗錶費後,收到通知就可以親身出席觀看整個測試過程。在《九十年代的水務署》中,當年在那裏工作的工程師談及遇過不同類型的顧客,有的講求原則,為了今次水費比上次多數十元不惜用410元申請驗錶。(按︰2020年的驗錶費為810元。)亦有些客人在驗錶過程中,不放過機會,利用這段空檔向驗錶員推銷產品,甚至睇相、介紹女朋友等,可謂反客為主,千奇百趣。

五、小結

每當水流過,水錶的數字就會隨之跳動。自二十世紀初,香港的水流動過多少水錶,記錄過多少戶人家的用水呢?是次展出的水錶歷經年月洗禮,鐵銹、日曬、損耗等痕跡斑斑,這些在城市中微不足道的物件,卻記載着香港人的水歷史。下回,我們將更詳細著墨,訴說水錶代表的「用者自付」政策之序幕,當中大眾的爭持與港府的決心。

撰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助理項目經理 林若雁

展品提供:水務署
/《水展》網上展覽資源

為了減少社區接觸,《水展》將延期開放,同時設立網上展覽資源網頁。網頁文章一連十六星期每週更新,透過互聯網與大眾繼續分享香港人的水故事,歡迎按此重溫其他水故事。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世代共融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計劃紮根社區,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鼓勵世代溝通,促進跨代共融,並營造社區參與的氛圍,提升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文化保育的投入,增強社區凝聚力。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 年起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推行適切的社區服務,支援不同弱勢社群。

關於我們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查詢方法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24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