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玩過「乜水物水」?
專題展覽, 最新消息, 資源庫

前言
古時有河水、井水之處,定當有人群聚集,或是提水取用,又或是洗衣、嬉戲等;到了有街喉的年代,水喉前同樣上演這樣的一幕幕畫面。說起水能聚人,除了之前文章提及過的「香港人的公共澡堂」外,當然少不了康樂文娛場所。香港人這些年間究竟玩過「乜水」?今次就跟大家談幾個香港「第一」水。

香港第一個公眾泳池

夏日炎炎,今年因為疫症關係,大家游泳的意欲都減低不少。而在未有公眾泳池前,香港人都喜歡到私營泳棚。香港第一個泳棚在北角七姊妹區海邊,於1911年已建成,其後其他地區陸續出現泳棚,尤以西環的鐘聲泳棚最著名。當時,兩毫便租到一個以舊車軚內膽造的水泡輔助暢泳,對市民來說,是划算的一項消遣活動。不過,後來因公共泳池的出現而漸漸沒落。

香港第一個公眾泳池,就是維多利亞公園泳池,服務市民足足逾半世紀。泳池於1957年10月16日由時任港督葛量洪爵士揭幕,當日有拯溺表演、花式跳水表演、警察銀樂隊奏樂助慶。翌日上午便正式開放,其時的入場費是十四歲以上人士為五毫,十四歲以下人士為三毫。

維園泳池的設施新穎完善,共有三個露天泳池,分別是(1)附有跳水台的主池;(2)兒童用的淺水池;(3)幼童玩的戲水池。主池符合國際標準,以便舉行比賽,如本港、埠際及亞洲游泳與跳水比賽,晚上游泳更有水銀燈光。至於小朋友用的淺水池,設有水車與滑台。看台觀眾席數目近二千,泳池旁更有可散步的地方,另外日光浴場、更衣室、淋浴間、茶水部等一應俱全。

自開放後,維園泳池深受市民歡迎,首年就有超過36萬人次使用,每逢夏天便相當擠擁。1960年的報章專欄就這樣向讀者介紹此消遣好去處︰「小泳一回人擁倒也無傷大雅的,所費的入場券,只不過五毫錢,作為沐浴一下的代價也算值得。」就算不游泳,也可以在看台左邊的茶水部喝杯咖啡,「欣賞一下泳池中的游泳者,有風涼水冷之妙。」

昔日維園泳池已在2013年光榮退役,在此前,康文署特意開放予有興趣的巿民免費參觀和拍照留念。新泳館於同年啟用,泳館外仍保留舊泳池揭幕的牌匾呢!不過,可留意的是,新舊泳池的地點並不相同,舊泳池原址為現時滾軸溜冰場及手球暨排球場的位置。

 

 

香港第一個模型船池


維多利亞公園內不只有首個公眾泳池的誕生,更有另一個「第一」的出現——在1960年聖誕前夕,全港第一個模型船水池在公園建成,恰如為孩子送上一份大禮物。首日開放已吸引許多小孩前往,有領先潮流的孩子,準備好新購以電芯發動的模型小船,放在水池上破浪奔馳,不只圍觀的小朋友拍掌叫好,連家長大人都笑逐顏開。這水池以白磁磚作底,全池直徑五十英呎(15.24米),深度僅一呎六吋(0.45米),是經專家研究後,既有足夠浮力而又不致令小童失足遇溺的安全設計。

不過,這個不深的小池卻帶來管理及衛生問題。本來其興建只供放模型船之用,但由於無專人看管,有頑童赤足走入池中,又上上落落,將地面的泥沙帶入水池中,因此池水變得混濁不堪,水池成為藏污納垢之所。更甚者,大概因早期沒有經常換水的關係,1963年更有報導指池水生呈綠色,滿佈青苔,又發出陣陣惡臭,令人掩鼻,促請改善。雖然啟用最初幾年間,已不乏有關模型船池疏於管理的報導,然而至1969年,仍見當天氣酷熱時,不少區內小學生因無錢購票入維園泳池,群入船池中。

香港第一個室內全電腦控制的音樂噴泉

翻開舊相冊,總有幾張照片攝於噴水池前,有的或在屋苑的公園,有的或在商場,音樂噴泉更是不少香港人的回憶。在八、九十年代,不少大商場為吸引人流,尤其家庭顧客,非常盛行建造音樂噴泉。於1984年開幕的沙田新城市廣場就是先行者,落成後深受歡迎,更一度成為沙田地標,以音樂、光影、水花見證無數香港市民成長。

新城市廣場的音樂噴泉,原來相當「威水」,是香港首個,也是東南亞最大之室內全電腦控制音樂噴泉,噴泉長達16米,設有450個噴咀和110支水下燈。在全電腦操控下,噴泉會跟隨音樂節奏,在紅、黃、藍、綠及透明五色彩燈映照下翩翩起舞,做出多達72個花樣組合,噴水高達八米,壯觀不已,整個表演時長近二十分鐘。每到表演時間,噴泉旁都有人群駐足翹首。

不過,這些畫面只存在回憶中,噴泉已於2003年被拆卸,當年不少市民大表可惜。在其消失前,商場曾推出紀念首日封及套摺,客人消費滿指定金額即可獲得。

第一代水上樂園

近來香港海洋公園的命運成為城中熱話,一度面臨財政危機的她,最終獲撥款而成功逃過結業一關。當大家談起其作為香港人的共同回憶時,這條「五彩天梯」又會否是你回憶中的一部份呢?海洋公園於八十年代興建及啟用水上樂園,只會於每年的五月至九月開放。除了具標誌性的五色巨型滑梯外,亦有造浪池、漂流河及激流河等,讓不少大人小孩在夏天期待不已。第一代水上樂園於1999年已關閉及拆卸,相隔16年後才再啟動新一代水上樂園的工程。

結語
這些曾連結香港人的香港「第一水」,大部份經已完成時代使命︰泳池迎來人去樓空的一天、噴泉表演有曲終人散的一場、五彩天梯早已成絕響……香港人玩過的水,是流動的;香港人玩過的水的歷史記憶,更是流動的,隨環境與個人變化而被詮釋與重塑。在茫茫的記憶海洋中,或鮮明的,或破碎的,你又尋回哪些玩水片段?

撰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助理項目經理 林若雁

/《水展》展覽資訊

展期: 2020年5月30日至7月11日

展覽時間:星期二至日 上午十時至下午一時;下午二時至下午六時(逢星期一休息)

了解更多請按此

/《水展》網上展覽資源

/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賽馬會世代共融社區文化遺產計劃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計劃紮根社區,透過舉辦不同類型活動,鼓勵世代溝通,促進跨代共融,並營造社區參與的氛圍,提升社區各持份者對歷史文化保育的投入,增強社區凝聚力。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於2005 年起開展社區資助計劃,為夥伴機構提供三年一期的捐助,推行適切的社區服務,支援不同弱勢社群。

/ 關於我們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 查詢方法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73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