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CHe古蹟私塾

古蹟私塾—印章雕刻工作坊 (2016年11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印章,是以雕刻或刀割的方法於石材、牛角或木材等標出文字或圖案,沾上顏料就可重複印出相同的式樣。印章常被用作取信之物,可以替代簽名,於文件上表示鍳定或簽署,因此也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徵。「印章雕刻技藝」結合了書法的筆意與雕刻的刀藝,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中「傳統手工藝」項目之一。香港圖章行業的高峰期在1960及1970年代,當時的圖章技藝會以家族傳承的方式、亦會以師徒形式傳承。1980年代始,機製原子印和電腦圖章製作的出現令行業漸趨式微,但至今仍有不少客人會特地拜訪從事傳統圖章製作的工匠,訂造「字畫章」、或作藝術收藏。

Read More...

 

古蹟私墊-社區古蹟拓印工作坊 (2016年9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刻石的拓印,由來已久。迄今說法不一,難以定論。—般的說法,認為拓印術始於東漢熹平年間。現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來的公元六世紀的遺物「溫泉銘」。通常人們所說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實際上,拓印並非專指碑拓。人們在傳拓碑文的啟示下,又把需要拓印複製的文字刻在木板上,製成印版,然後再在印版上進行拓印。這種方法,與雕版印刷頗為近似。不同之處在於,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陰文,雕版印刷的模版是凸起的陽文,複製下來的拓片,一是黑地白字,一是白地黑字。

Read More...

 

古蹟私塾——盂蘭‧戲棚‧潮劇 歷史文化講座+導賞(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CACHe古蹟私塾, 專題講座,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曆七月,潮藉人士都舉辦盂蘭勝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目前全港約有五十多個潮人盂蘭勝會。每個盂蘭勝會一般為期三天,除了祭祀孤魂和拜祭祖先,通常還會從潮汕地區聘請戲班,上演神功潮劇。

Read More...

 

古蹟私塾——鐵盒社區針孔攝影及黑房沖曬工作坊(2016年 8月27日 星期六)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人類一直以各種方式記錄生活,自十九世紀,相機面世,我們得以從影像認知未見的、逝去的、千里之外的世界。攝影工具與技術不斷演進,時至今日已經極為普及,數碼化更令拍攝變得極為便捷隨意。其實影像的一切都只是籨一個簡單的針孔開始,並且與時間有著密切的關係。

Read More...

 

古蹟私墊-考古學入門工作坊(2016年5月)
CACHe古蹟私塾, 活動回顧

什麼是考古學?考古學與城市發展是否對立?是次工作坊將介紹考古學的基本知識、包括考古調查和發掘、斷代方法、出土文物的室內整理及保存方法,香港重要的考古發現,及公眾考古學的基本理論及個案討論。完成此工作坊可望能對考古學有初步的認識,並以多角度審視歷史文化對社會的價值。

Read More...

 

古蹟私塾─香港本土客家話基礎班(2016年4月 – 6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開埠以前,香港已住著好幾萬務農為生的人口,他們屬於兩個不同的語言群體:本地和客家。本地人主要居於元朗、上水的平原上,操一種他們自稱為「本地話」,又稱為「圍頭話」、屬於粵語系統的方言;另一族群則住在新界東南部山邊或丘陵上,操一種跟梅縣方言相通、被稱為「客家話」的方言。時至今日,由於種種原因,香港懂客家話的人口,已由1950年代的接近一成,急劇下降至今天的1%左右,而且年齡層也限於中老年人,可謂後繼無人,瀕臨消亡。

Read More...

 

古蹟私塾 – Diana 輕攝遊工作坊(2016年4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CACHe) X 豆腐膶工作室

Diana Camera(中文:戴安娜相機)是一款設計簡單、低成本,使用120格式菲林的玩具相機, 於1960年代初由位於九龍的「長城塑膠工廠」生產,真正香港製造。

戴安娜的玩味之處在於相機製作的精細度不高,它獨有漏光和塑膠製造的鏡頭,令每一次拍攝都有難以預期的效果,讓照片充滿光學特色和夢幻色彩。

Read More...

 

古蹟私塾 – 口述歷史研習課程(2016年3月)
CACHe古蹟私塾, 最新活動

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已經以採訪來蒐集史料,可見得口述歷史方法已活用多時。現代的口述歷史研究,其意涵更加深刻,內容亦較為豐富活潑,成為人文及社會科學科廣泛採用之搜集資料方法。為了解釋口述歷史研究的意義,本課程內容主要包括:口述歷史理論與實踐的解說、口述歷史之採集、記錄以及整理之技巧,以及口述歷史檔案的運用和保存。修畢課程後,期能使大家了解口述歷史的意義及史料價值,以便日後能加以運用在不同的研究範疇內。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