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講座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歷史講座 (2015年9月5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二次大戰後,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簡稱家計會)成立,成為本港其中一個最為人熟悉的政府資助團體。家計會廣告例如由黄霑作詞的「兩個夠晒數」,以及關德興領銜主演的「家庭計劃,男子有責」等,全部都深入民心。究竟家計會利用甚麼方法打破社會禁忌,宣傳計劃生育的重要性?當中又遇到甚麼困難?本講座以家計會前身,成立於一九三六年的香港優生學會為起點,訴說家計會自一九五零年重組後至今天的故事,如何反映香港二戰後的人口結構,家庭觀念和兩性關係的變遷。曾昭朗博士還會與聽眾分享家計會的海報和電視宣傳短片,說明家計會如何透過大眾傳播媒介的力量,配合市民對生育和家庭的各種需要,擴闊其服務對象和工作範疇 。

Read More...

 

CACHe 十週年 十作者-戰爭與日常-日佔時期的香港(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 十年回望 拾步而上:CACHe十週年系列活動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成立於2005 年,一直致力於文化保育的教育與推廣,同時希望凝聚力量,成為交流知識與意見的平台。走過十年保育路,正好回顧經驗,展望將來。我們特意請來十位關注本地文化、歷史、風俗及城市面貌的作者,就著書中所述,每月舉辦導賞團、座談會、考察等活動,廣邀同路人,在閱讀以外,與作者互動交流:或同遊現場實地考察、或圍桌而坐暢所欲言。保育路上,深化討論,交換知識,共同探索方向,壯大文化保育力量,冀望一石激起千重浪,為保育運動寫下新一頁。

 

 

今年是二戰結束七十周年,中國政府將九月三日定為「抗戰勝利紀念日」,國務院宣布當天全國放假,特區政府亦罕有地透過立法把九月三日定為公眾假期。坊間對此似乎一致叫好,但在歡渡額外假期的同時,讓我們從宏觀與微觀回顧歷史,毋忘「紀念為保衞香港而捐軀的勇士」之初衷。

Read More...

 

戰前九龍水務設施發展及現況講座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 [滿額]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香港供水至今已達一百六十多年,供水發展由當時港島維多利亞城開始:先挖井、後建池,再興建儲水塘、輸水渠、配水庫、抽水站、員工宿舍等不一而足,務求有淡水以供應急劇發展所需。及至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供水設施伸展至九龍半島,由最初的油蔴地井水供水、九龍重力自流供水,到戰前最後一個城門供水系統,其中水務設施建設可謂五花八門,實用與大膽創新兼而有之。這些設施有跡可尋,絕大部份現在還肩負着供水的責任。講座將會以輕鬆形式,利用大量歷史圖片及照片,遊走於設施的歷史發展與現況之間,使參加者透過了解早年水務設施發展的過程,從而探索九龍半島戰前供水的面貌。

Read More...

 

盂蘭‧戲棚‧潮劇 歷史文化講座+導賞 (2015年8月) – (日期及地點更改)
專題講座, 文化古蹟導賞團, 最新活動

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年農曆七月,潮藉人士都舉辦盂蘭勝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目前全港約有五十多個盂蘭勝會。每個盂蘭勝會一般為期三天,除了祭祀孤魂和拜祭祖先,通常還會從潮汕地區聘請戲班,上演神功潮劇。

CACHe邀請了戲棚文化研究者蔡啟光先生,概說香港潮州盂蘭戲棚文化:戲棚搭建、戲班運作、盂蘭例戲、戲神信俗等;並帶領學員到盂蘭戲棚,作實地考察。

Read More...

 

講鬼‧講古‧講鬼故2:鬼怪聚香江-香港鬼怪文化講座 (2015年8月15日 星期六) – [滿額]
專題講座, 尋找社區歷史回憶, 最新活動

農曆七月,是民間風俗中的「鬼月」。相傳陰司地府於七月初一「開鬼門」,讓孤魂野鬼重返陽間享受奉祀,至七月十四「鬼節」,靈異氣氛攀升到頂點,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鬼門」。於是農曆七月禁忌特多、諸事不宜,各種恐怖故事不脛而走,都市傳說越傳越奇……

Read More...

 

《香港歷史系列 III》-歷史文化研討會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支持,本中心得以為香港電台推出的《香港歷史系列III》舉辦相關系列活動,在重現歷史的電視影像以外,走進社區,深化討論,以不同方式探索過去,鑒古知今。

《香港歷史系列III》貼近社會和民生,主題由二次大戰時的香港保衛戰出發,再探討本地醫療、報業、航運、法治、交通、房屋、地區發展與華商關係等不同範疇的發展脈絡和軌跡。CACHe就此舉行研討會,邀請三位歷史學者,闡述對三個範疇的研究所得,誠邀您就以下講題,共同考證交流。

Read More...

 

CACHe 十週年 十作者-從日用品讀歷史:香港戰後歷史講座 + 工作坊(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 十年回望 拾步而上:CACHe十週年系列活動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成立於2005 年,一直致力於文化保育的教育與推廣,同時希望凝聚力量,成為交流知識與意見的平台。走過十年保育路,正好回顧經驗,展望將來。我們特意請來十位關注本地文化、歷史、風俗及城市面貌的作者,就著書中所述,每月舉辦導賞團、座談會、考察等活動,廣邀同路人,在閱讀以外,與作者互動交流:或同遊現場實地考察、或圍桌而坐暢所欲言。保育路上,深化討論,交換知識,共同探索方向,壯大文化保育力量,冀望一石激起千重浪,為保育運動寫下新一頁。

戰後香港無論在政治、經濟、社會還是文化方面,其變化的廣度、深度還是速度,都遠超1841年起香港開埠一百年的歷史。遠至1946年楊慕琦計劃的失敗,近至2012年第四屆行政長官選舉;眾所周知的中英聯合聲明,少為人知的金禧事件。究竟香港哪50件、100件的歷史事件是最重要呢?正如香港史學者高馬可教授(Prof. John Carroll)在《香港史100件大事》的序言中所說︰「沒有任何兩位歷史學家可以得出相同的答案。事實上,即使同一位歷史學家,也不能先後兩次得出相同的答案。」更甚者,在宏觀的「大歷史」以外,要數影響香港市民與史學者自身最重要的事作或潮流,觀點與論述更加百花齊放,這正是現時香港史著作所忽略的研究空隙。

CACHe 於七月邀得蔡思行博士,於百年古蹟內為大家講述戰後香港大大小小的事件。上午先就著作《香港史100件大事 (下)》分享講解,回顧近六十年影響深遠的大事,重塑歷史大圖畫;下午則是互動工作坊,從隨手可後的日用品,解讀當中記載的香港故事。蔡博士會分享一般人可以玩讀香港歷史圖像、文獻、影片等的有趣方法,歡迎帶同家中藏品、兒時玩意,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嘗試從身邊的一事一物,讀出個人專屬的香港史。

Read More...

 

保良局歷史講座-保赤安良:保良局中婦孺的生活(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活動時間更改)- [滿額]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大家看電視劇的時候,或許曾看過這樣的情節︰貧病交迫的父母將親生嬰孩遺棄在保良局門口,然後由局中人員接回撫育。一直以來,人們常常將保良局視為「孤兒院」,但事實上,在保良局中暫時居住的不僅是孤兒,還有更多是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各有不同悲慘遭遇的女子及兒童。他們在局中會得到妥善的照顧,最後由保良局協助尋回家人,或覓得其他理想的出路。

Read More...

 

潮人盂蘭勝會食品、祭品工作坊(2015年7月11日 星期六)- [滿額]
專題講座, 最新活動

本地潮汕人士約有百多萬,盂蘭會約有六十多個。每年農曆七月,他們會輪流在香港各區舉辦盂蘭勝會,積極傳承潮汕的風俗文化。盂蘭勝會除了進行民間宗教儀式,許願酬神、超渡無主孤魂外,會場還有竹棚戲臺上演神功戲,以及大型的花牌和紮作等,是展現民間傳統風俗的重要場合。

潮人盂蘭勝會神壇前的祭品多不勝數,如糖塔、齋五牲、包點及不同紙札品等使人眼花撩亂,是次工作坊講者將會為大家解說祭品的擺法和意義、潮式糕餅的製作及潮籍人士的祭祀習俗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