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海遺珠 香港街道招牌學 MetroPop 2017/03/09
傳媒報導

字海遺珠 香港街道招牌學

霓虹燈、手寫字、金漆字……抬頭滿街招牌,曾是香港街道的一幅絢麗光景。奈何舊區重建,商場雄踞街道;手寫招牌行業式微,換來了沉悶單一的banner布和LED燈。那麼舊字體哪裡去?曾經旖旎風光的城市景觀,應該如何保育?藉「城市字海–香港文字景觀展覽」,或許能給你些許線索。

 

小字大意義

展覽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舉辦,獲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由構思到籌備,一共花了2、3年時間,探索招牌字及其工藝。CACHe項目經理梁梓豪,本身是個不折不扣的戀字迷,因眼見利東街重建,許多舊招牌消失,而構思此次展覽。「從招牌字中,你可以認識香港更多。」他這樣形容。

看招牌,有很多大學問。一,要看字面意思,如在西環,看見航海同鄉會的舊招牌,大概會猜到關聯社區往昔的歷史。二是文化意義。因為所看見的招牌,要若干獨特的工藝製成,「海味店、茶葉店,講信譽的店,多用金漆招牌;望落好grand的行業,如酒店,做招牌多用銅字或金屬立體字;晚上經營的行業,如餐廳或夜總會,一定用霓虹燈,看彌敦道砵蘭街便知。」逐漸,這些規律,形成一幀美麗的城市景觀,很能代表香港。

 

字海港味消失

近年,很多老字號倒閉,大型招牌被拆,意味著招牌字的消失嗎?梁梓豪說:「其實做字行業並無消失,只是對這些傳統招牌的需求消失了,例如手寫招牌的師傅,仍懂手藝,但轉型去了做書法老師,不再做街頭寫字匠;做銅字的,接訂單少了;做金漆字的,不做招牌,轉了做神像雕刻。」這都市字海,逐漸消失,被電腦字取代。「以前年代,開店的人不懂寫字,就找書法師傅如華戈代寫,由對方來把關,『醜極有個譜』,現在自己做,freestyle,或者想省錢,變成難保持水準。」字醜,招牌易爛,體現了新一代人急功近利的個性。「電腦字體、banner布,用三個月已經開始爛,其實某程度上反映現在的人很短視,快就是美學。他們忘了,舊招牌的文化價值在於時間,經得起考驗。即使氧化了變得烏卒卒,就是有份說不出的人文氣息,有份人味,我們後來知道,那就是香港味。」即食文化,不單侵蝕人的心靈,更不知不覺地,破壞了香港街道的面貌。

失去空間自主權

辦展覽時,團隊特地找老師傅做字,並記錄工藝做法。很慶幸手藝猶存,但將字體放進展覽場,並非在街道上,又真的保育到城市景觀嗎?他們也在詰問這個問題,最終發現,不單是字形消失了,街頭空間的自主性也大大降低了,「說到底,談論招牌的背後,就揭示了誰有權展示招牌、誰有權在這裡做生意。當租金這麼貴,租約都是短期的,大家又怎會願意花錢做招牌?」是次展覽場設於西環,也是買少見少的舊區。看完展覽,鼓勵你在附近蹓躂散步,或是回到自己社區中,觀察招牌。假若住在新區的話,很難找到舊招牌了,這些地方可能只有天橋和商場,擁抱另一套截然不同的哲學。這也是很好的反思吧。

 

Info

城市字海–香港文字景觀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1日

時間:10:00 – 13:00、14:00 – 18:00

(星期二至六)

地址: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http://cache.org.hk/blog/sea_of_words_ex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770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