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錯過的好風光 am730 2015/5/7
保育資訊, 傳媒報導

不再錯過的好風光

 

電車的慢,帶來一息恬靜,車子走在路軌的電動聲和叮叮聲響,儼如奏出一首沉實的樂曲。微風由半敞的窗子吹進來,一陣清風輕吻過脖子,不留痕跡。有時候,我喜歡一個人漫無目的地走上電車,任性地坐一趟,按喜好隨便挑個站下車,即使由堅尼地城到北角,也只不過是2.3元。我亦喜歡走到電車上層,細看社會百態。由熙來攘往的小社區,駛至繁華喧鬧的商業中心;由步履緩慢的長者們,到穿著筆挺西裝、帶著急速步伐的上班族,恍如穿越了一個不平衡的時空。但這裡就是香港,一個我所愛的香港。

文:Phoebe 圖:朱古力、部分照片由張順光提供
鳴謝: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不可取替
港島區獨有的電車文化,我保證在別處找不到。別國路上那電車,肯定不一樣。我坐過瑞士蘇黎世的電車,也乘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電車,亦坐上過意大利米蘭的電車………它們都不一樣。感覺是,香港的電車就是有一種那裡也找不到的獨特味道。喜歡那殘舊車廂發出的霉味,一下雨,窗外飄來的草青味,很好聞,是種耐嗅的味道。還是只得我有這種怪癖呢?喜歡電車的,又豈止我一個。張順光(Alan)是位收藏家,他的收藏品主要和香港電車有關,共過千件。
乘電車又慢又熱,說實在,並不是人人都愛。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在這生活節奏和步伐如此急促的香港,電車早該要被淘汰。「電車是港島區居民主要的交通工具,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怎能說淘汰就淘汰?」縱然港鐵西港島線已通車,但有乘坐過的,必定也曾領教過那遙遙漫長的隧道。「你說,老人家又怎會喜歡坐港鐵呢?還是電車好!」而且站與站之間的距離不遠,即使錯過了目的地,等到下一個站下車,也不致走得很遠。Alan指,香港的電車是全球唯一的原始雙層電車,百年前的設計一直沿用至今。別國的雙層電車,大抵都只是為了配合觀光之用而已。電車的而且確有它的存在價值,否則又怎會成為旅客遊香港必做的事呢?電車像是香港的代表一樣,見證了我城百年來的變遷。就如這些年來一直陪伴著默默耕耘的香港人一樣,帶著一份使命感。

電車與他
在港島長大的Alan,小時候住在中環,每逢假日都會探望住在銅鑼灣的外婆,一定會乘搭電車,從此結下不解緣。本來是郵票收藏家的他,在偶然的機會下,買了第一件與電車有關的收藏品──明信片。「最初只是為了明信片上的郵票,誰不知把它一反轉,就被明信片上的照片吸引住,從此就像染了毒癮般,欲罷不能。」在這張1906年的明信片上,印有第一代三等電車駛經中環德輔道中亞歷山大行(即現今第三代歷山大廈)的照片。「看見英式設計的建築和單層電車,還以為是外國!」後來一位朋友告訴他,這幀好風景,是舊香港的模樣。自此他開始收集不同的電車圖片,由電車型號和設計的變化,到軌道兩旁的香港社會變遷,一點一滴,都從他的明信片中看到。
Alan的收藏品旨在貴精不貴多,當中如電車車票,他笑言若只著眼於收藏量,他大可收集大量普通電車車票。以往用一次的車票,在下車後隨即作廢,而每個電車站也會掛上一個小圓桶,用作回收車票,免得大家亂掉在地上。「那些舊車票其實沒有太大的收藏價值,電車迷如我反而喜歡收藏『靚冧巴』車票和有歷史價值的。」他手上正好有一張極具價值的車票──日治時期電車票。說起得到這張車票的故事,就像電視劇裡那老套劇情般,卻又意想不到地發生在自己身上。一次,Alan在中環的懷舊店閒逛,被玻璃櫃裡的舊電車明信片吸引住,旁邊正好有一位外籍收藏家,正凝神注視著櫥窗內的舊紙幣,二人看著看著,一不小心就「砰」一聲撞到玻璃。他們相對而笑,發現彼此也是收藏家,打開了話匣子。盯了盯對方凝視著的心頭好,想起各自也有收藏著。「既然自己有,又遇上知音人,就讓給他吧!總好過被店家『劏』!」後來,他們相約在當年準備清拆的希爾頓酒店(1995年結業),Alan以一張1935年的直版壹元紙幣換取了25張舊電車明信片。二人滿意地道別之際,外籍收藏家突然跌出了一疊舊電車車票,Alan看得雙眼發光,皆因當中有一張是1942年日治時期,日軍自行印製的電車票。正當Alan為開價而煩惱之時,對方竟然大方送出。「他想也不想就送了給我!」Alan興奮地說。總有一個人,會不惜一切和對方分享所有。他遇到的,是位舊物收藏家,是位知音人。

今昔香港
有人說,電車的路軌,建在港島區的中心,方便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事實上,電車的路軌早在1904年訂下了雛形。本是沿著海岸而建的電車軌,曾有「香港北岸」之稱,這些年來,路線只是作輕微的修改。那老生常談的香港地少人多,要靠填海來開闢土地,又確是事實。不斷的填海,把土地向海延伸,向港島北發展和推進,漸漸地,填海得來的土地就像包圍著電車軌般,讓大家感覺電車是建立在城市的中心一樣。

香港開埠初期,只有人力車、轎和馬車作為陸上交通工具。直至1881年,有議員在立法局會議上動議建設電車,動議獲得通過,並於1903年開始鋪設電車路軌。1904年7月30日(嘿!與《am730》同樣是7月30日創辦),香港史上首架電車正式通車,百年間,見證著香港社會的變遷。電車對當時的人來說,是種昂貴的交通工具。通車初期,電車只有單層設計,分頭等及三等,車價分別為1角和5仙,由於第三等是拖卡列車,行駛時聲響震耳欲聾,而且顛簸不穩,並不舒適。到1912年,雙層電車投入服務,簡單的露天支架,成了日後雙層電車的雛形。幾年後,在上層電車加上帆布頂,成為了第三代的電車設計。及至1923年,電車採用木製上蓋,取代帆布帳篷,是為第四代;那密封式的電車,奠下了日後電車的外形設計。此後,電車的設計只是稍作簡單的修改。自1946年起,上層的頭等票價是2角,下層收費1角。當年的2角,已經可以吃到一份早餐,足見乘坐電車是一點也不便宜。一架電車共有司機和上下層各一位售票員,共3人,按等級收費。至1971年,由於員工短缺,電車公司開始聘請女性售票員,此舉亦足見當年女性的地位日漸提高。一年後,取消等級制,統一車費,車上只剩司機及一位售票員。但到了1976年,因成本問題而取消了車票制度,改設錢箱,乘客須於下車時直接投入車費。當時的車費亦劃一為5角。至今,電車車費亦只是2.3元。以百年來的通脹率來計算,車費的增幅遠追不上通貨膨脹。電車亦已經由昂貴的交通工具,變成現在最便宜的陸上交通工具。電車收費反映了社會經濟狀況和市民的生活模式改變。巴士和小巴的出現,使電車不再是唯一的大型陸上交通工具,亦不能再以定價高的車費來運作。

冷氣爭議
聽過友人說,曾經見過冷氣電車行駛,咦?有嗎?原來電車公司曾在本年初試行冷氣電車,小試牛刀聽聽市民意見。一直以來,都有不少聲音說要把電車全都換上冷氣車廂,就像巴士一樣。當然,亦有不少人如Alan一樣不太接受吧!「我倒是贊成要有冷氣電車,來迎合那些常常吵嚷著沒冷氣不行的人吧!畢竟是有冷氣,定價一定比現時高,最好是高得大眾不能接受,然後直接收回冷氣電車,哈哈哈!」Alan笑得像個小孩。這種賭氣說話,卻又說得率真爽快。誰也知電車就是要坐它的慢和熱,它改變了,還會是當初的它嗎?並不是所有東西都需要配合時代來演進,有時候,它的原始就是它最美的地方,我們喜歡的,就是貫徹原來的電車。飛快又涼快的電車,感覺很陌生。

冷知識
電車之所以稱為「叮叮」,其中一個說法,是源於車上售票員在操作車票打孔機時,會發出「叮」的清脆聲響,因此有「叮叮」之稱。
《電車‧維城──歷史圖片集》
收集100張珍貴電車歷史圖片,重現港島區不同年代的歷史面貌。精裝本可撕式設計,適合收藏或獨立作明信片使用。收益將全數撥捐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推動保育工作。
售價:$280
銷售點: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或於http://goo.gl/forms/vJtJmxbKlP網上郵購

 

尋獲往昔美好

 

我們沒有叮噹的時光機返回過去,
亦不能追回錯過了的時光,
往昔的一切,只能從舊物追憶。

文:Phoebe 圖:朱古力、部分照片由張順光提供

電車120
在香港一百六十多輛電車之中,編號120的電車,是現時在路面上行駛的最舊型號,亦是唯一保留五十年代款式的電車。

今昔香港
每當電車駛過城市的一街一巷,我們聽到的,是慣常的叮叮聲響。從前的人,按下了相機快門,在數十年後的今天,一樣的電車,不一樣的風景,統統都被紀錄下來。

從收藏品看歷史
Alan的每件收藏品,都訴說著它的歷史和價值,見證了香港與電車的歷史演變。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845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