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南豐集團「世界之約」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以中上環區井蓋及歷史為主題的實體展覽,並且拍攝了一個井蓋網上導賞團,讓公眾足不出戶也能夠在社交媒體上欣賞這些看似毫不起眼、背後卻承載着豐富歷史故事的井蓋。至於在展覽中展出的不同款式的井蓋,有不少便是由劉祥利鑄造廠借出。原來這些其貌不揚的井蓋隱藏了不少秘密,故事就藏在細節中。
Read More...
早前,南豐集團「世界之約」與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以中上環區井蓋及歷史為主題的實體展覽,並且拍攝了一個井蓋網上導賞團,讓公眾足不出戶也能夠在社交媒體上欣賞這些看似毫不起眼、背後卻承載着豐富歷史故事的井蓋。至於在展覽中展出的不同款式的井蓋,有不少便是由劉祥利鑄造廠借出。原來這些其貌不揚的井蓋隱藏了不少秘密,故事就藏在細節中。
Read More...
《祭.春秋》展覽 ‘Ancestral Worship – Spring and Autumn’ Exhibition 專題展覽, 最新活動
在不同的文化之中,人們都有祭祀先祖的習慣。人們與祖先連繫的方式,亦會隨時代及地域文化一同發展。自數百年前起,各族群先祖陸續南遷,將祭祖文化帶來現今的香港地區。祭祖文化經歷各個時代變遷,縱然形式或有不同,但各族子孫仍在城市之中努力傳承着這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祭.春秋》展覽,在三個散落在城市與新界之中的展場,分別聚焦三個社群,探討祭祖文化的走向與流轉。
Read More...
友恭堂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取其「兄友弟恭」之意,是厦村鄉鄧氏宗祠,被評定為法定古蹟。是次導賞團會帶領大家走進友恭堂和友恭學校,透過建築結構、佈局和文物,娓娓道出厦村鄧族的歷史。
Read More...
香港仍有不少宗族保留定期祭祖的習俗,當中春分、秋分在祠堂或山頭拜祭的「春秋二祭」,更是不少宗族每年的重要盛事。為配合《祭.春秋》展覽,策展團隊以影像記錄了2020年香港數個宗族的祭祖實踐和世代傳承,製作成五段約5分鐘至25分鐘的紀錄片。是次活動除了放映五段短片,我們更邀請了研究新界文化的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碩士鄧妙薇女士及紀錄片製作團隊,在放映後與大家交流。
Read More...
每年農曆七月,香港潮州人在各區舉辦盂蘭勝會,除了進行宗教儀式外,會場還有竹棚戲臺上演神功戲、大型的花牌和紮作、各式各樣具特色的祭品等,是展現民間傳統風俗的重要場合。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更於2011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香港樹仁大學陳蒨教授主持的「三個潮籍盂蘭勝會:研究、傳承與推廣」計劃,將舉行發佈會,介紹以香港三個盂蘭勝會為主題的漫畫,以及記錄疫情下盂蘭勝會轉變的短片,從中透視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活性。
Read More...
近年本土傳統文化興起,非遺概念深入社區,不少古老行業和傳統手藝也注入新元素。CACHe上次邀請入行逾三十年、師承其父親,並創辦自己品牌的蔡榮基師傅,為我們分享傳統節慶花牌行業的苦與樂,尚有不少故事未及分享。近年蔡師傅不斷再創新猷,花盡心思,運用創意,製作過不少新穎的傳統節慶花牌,用於新界鄉村及城市的不同盛事之中。今次講座再請來蔡師傅,分享製作花牌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Read More...
今日我們所見的工業邨,一般皆遠離住宅,與人情及生活關係不大。然而在上世紀香港製造業的黃金年代,本地曾有另一種「工業村」,在那裡廠方與居民相鄰相依,攜手開創輝煌,位於荃灣區的鄉郊深井正是一例。透過整理深井的歷史,與當地的居民對談,我們驚喜地發現該區除了燒鵝以外,更珍貴在於藏有「香港製造」這個品牌背後的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