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但當遇上旱災,乾涸的水塘便會帶來煩惱。港古佬黃競聰夥拍《水展》策展人Grace陳穎欣,一連兩集細說香港的水歷史,希望提醒大家:全城缺水的末日先兆,似乎比想像中要接近。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但當遇上旱災,乾涸的水塘便會帶來煩惱。港古佬黃競聰夥拍《水展》策展人Grace陳穎欣,一連兩集細說香港的水歷史,希望提醒大家:全城缺水的末日先兆,似乎比想像中要接近。
小學常識課本中也會讀到,香港有七至八成的食水來自東江,但其實東江水是在一個怎樣的背景下出現?
Read More...
夏天為大地帶來雨水,但當遇上旱災,乾涸的水塘便會帶來煩惱。全球爭奪水資源,如東南亞湄公河,加上各地旱災水荒,香港兩年前也曾面臨「乾塘」危機。港古佬黃競聰伙拍《水展》策展人Grace陳穎欣,一連兩集細說香港人的制水記憶,希望牽動大家數個月前日夜排隊輪口罩的回憶,提醒大家:全城缺水的末日先兆,似乎比想像中要接近。
講起完善的供水系統,可能很多人會先想起缺乏大型天然湖泊儲水的新加坡。不過其實在海水化淡方面,香港才是亞洲地區的先行者。展覽即將踏入第四周,我們會跟大家回顧、探討香港各式供水方案。這一章,先由那座規劃了數十年卻異常「短命」的海水化淡廠說起。
Read More...
「平安包」是長洲太平清醮的代表食品,有蓮蓉、豆沙與蔴蓉等口味,相傳吃過後可保平安。郭錦記於長洲開店逾四十年,是次工作坊邀請到郭錦記第二代負責人現場指導參加者製作平安包,親手為新鮮出爐的包子蓋上「平安」字樣,把祝福帶回家。
香港的鄉村學校,由二十年代開始從私塾形式逐漸脫變至近代的學校教育,期間學制與課程等都歷經重大轉變。村校盛載鄉村獨有的記憶、歷史、感情,是認識鄉村文化的重要一環。是次講座會以鄉村學校個案為例子,由口述歷史訪談和個案故事切入,分享村校的教與學,展示鄉村教育的特色。
Read More...
走進香港歷史悠久的鄉村,我們不難找到祠堂、書室、廟宇等中式建築物。如果我們仔細觀察這些傳統建築的屋脊、橫樑、斗拱等,會發現不少吉祥圖案和裝飾。這些吉祥裝飾圖案不但反映中式傳統建築特色,更展示出古人對幸福生活的期許,有着不同文化象徵。是次講座以香港不同中式建築物為例,介紹各種吉祥圖案的含意和文化意義。
Read More...
「新界」,是英國通過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界限街以北的土地後所出現的地名。本講座將論述英國為何要租借新界、英國接收新界時的狀况、墟市的出現等,並會重點談談大澳在英治前後的角色轉變。
Read More...
從一到七,我們以數字作為線索,串連研究所得,為大家訴說1963年香港人與水的七個小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