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底紅字的膠片招牌,草根又充滿親切感,在香港的街頭卻買少見少了。港式招牌製作,曾經是全手作輕工業──在個人電腦不普及的年代,CACHe有幸邀請到李健明先生,細說他兩代人與招牌、字型、書法、甚至新蒲崗結縁的故事。學員將會在導師指導下,齊齊動手製作白底紅字,尺寸為A4的一半(29.7cm x 10.5cm)的招牌,帶走文字自訂、獨一無二的招牌紀念品。
白底紅字的膠片招牌,草根又充滿親切感,在香港的街頭卻買少見少了。港式招牌製作,曾經是全手作輕工業──在個人電腦不普及的年代,CACHe有幸邀請到李健明先生,細說他兩代人與招牌、字型、書法、甚至新蒲崗結縁的故事。學員將會在導師指導下,齊齊動手製作白底紅字,尺寸為A4的一半(29.7cm x 10.5cm)的招牌,帶走文字自訂、獨一無二的招牌紀念品。
瓷相具有「恆久不變」的特質,並不會如一般照片般容易受到陽光和濕度影響而褪色。是次講座為「瓷相在香港」計劃之延伸,講者將以中國明清祖先畫像及十九世紀中後期瓷畫賦予二十世紀瓷相的傳承與意義、瓷相的社會性及應用、中華文化於「照」「像」兩字的歷史及語境、及香港和澳門的地緣因素,再為「瓷相」著墨。
Read More...
蘭香閣、蘭香室、茘園、蛇竇、蓮香、鑽石、大華、皇后、娯樂…….這些都是吳祖南博士童年時熟悉的名字。吳博士在利源東/西街長大,父母和不少親戚都在這裡「搵食」;他在基恩小學念書,蘭桂坊是上學的必經之地…….吳博士會分享當年一些見聞軼事和街坊情懷,讓大家多點認識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中環生活。
Read More...
印章,是以雕刻或刀割的方法於石材、牛角或木材等標出文字或圖案,沾上顏料就可重複印出相同的式樣。印章常被用作取信之物,可以替代簽名,於文件上表示鍳定或簽署,因此也是身份與權力的象徵。十六歲起學藝的吳錦泉師傅,將會分享他從「執字粒」、「偷師」開始的學徒生涯,百元港幣鈔票上都可見其「十五疊篆書印章」作品。參加者可在古蹟教室內近距離觀賞師傅的技藝,並嘗試於三小時的工作坊內,在師傅的指導下完成一個單字蒃刻石章,帶走獨一無二的雕刻作品;更附送精美錦盒套裝,送禮自奉兩相宜。
目前全港約有六十多個潮人盂蘭勝會,潮人盂蘭勝會除了進行宗教儀式外,會場還有大型花牌和紮作、各式各樣具有特色祭品等,當中最矚目必定是用作上演「神功戲」的戲棚。戲棚主要由竹、杉構成樑柱,棚頂再蓋鋅鐵片遮陰擋雨。盂蘭勝會的戲棚可按場地面積大小來興建,靈活地容納少至百餘、多至數千位觀眾。是次考察,我們帶大家親訪勝會會場,了解各儀式、神棚、戲棚等背後的源由與意義,更邀請到盂蘭勝會成員及搭棚導師分享籌辦勝會點滴及搭棚技藝如何展現傳統建築智慧。
Read More...
每年農曆六月十三,香港建築業界都會大肆慶祝魯班誕,這項又名「師傅誕」的傳統,已被列入香港首份非遺清單項目。古蹟復修專家王鴻強先生將會親身分享魯班先師廟的建築特色、復修過程。另外亦會考察堅尼地城的街道及歷史,了解古蹟復修工藝如何構連著現在堅尼地城的發展。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