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應用盛行,數碼攝影進一步普及,紀錄與展示身邊事物變得極為便捷。「巷里傳承:營造西營盤 – 錄像傳承工作坊」旨在鼓勵學員結合新舊概念拍攝社區,紀錄區內的文化和歷史,積極推廣保育香港的社區文化遺產。歡迎報名參加,一同研習以新時代科技,留住漸被遺忘的人和事。
Read More...
專題:《戰前在香港的東洋妓女》講座 — “唐行”、”望鄉”、”千歲花壇”…
講者: 海濱導賞會會員、資深博物館導賞員,日本文化協會導師、侯清儀 先生
日期: 2014年 3月22日 星期六
時間: 14:30 – 16:30
地點: 紅磡黃埔花園,黃埔廣場(原蔡瀾食坊)後座;香港互勵會 鄭裕彤敬老中心
費用:全免 (只限透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報名之參加者)
人數: 25人
Read More...
CACHe 將舉辦「古蹟私塾 – 晚清至民國時期之香港課程」,邀請學者向公眾講授香港歷史知識,透過課堂從歷史認識香港,回應社會,積極推廣香港的社區文化遺產。歡迎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您報名申請。
Read More...
由於網上報名系統出現技術問題,未能處理報名申請。2014年3月最新活動的報名時間將改為2月13日(星期四)上午十一時。 所有曾於2月12日使用網上報名之人士,請於2月13日重新報名。 不便之處,敬請原諒。如有查詢,請電2291 0238。
Read More...
在旗袍上的花鈕具有點睛之效。花鈕的圖案色彩斑斕,千變萬化的形狀精美生動更有吉祥之預意,是傳統中國服飾中不可缺少的一環。
花鈕的製作基本上是將銅線黏在綑條布上,然後用鉗子屈成不同形狀,有需要時會加入棉花。今次負責工作坊的師傅蒲明華女士有三十多年製作花鈕的經驗,以靈巧的手技製作花鈕,為各大旗袍商供應花鈕。這次工作坊大家除了可近距離欣賞師傅的手藝更可學習編織基本的花鈕以及寓言吉祥的「中國結」。
Read More...
刻石的拓印由來已久,迄今說法不一,難以定論。一般的說法,認為拓印術始於東漢熹平年間。現存最早的拓印品,是在敦煌石室中保存下來的公元六世紀的遺物「溫泉銘」。
通常人們所說的拓印,指的是在石碑上拓印碑文,實際上,拓印並非專指碑拓。人們在傳拓碑文的啟示下,又把需要拓印複製的文字刻在木板上,製成印版,然後再在印版上進行拓印。這種方法,與雕版印刷頗為近似。不同之處在於,碑刻文字是凹下的陰文,雕版印刷的 360;版是凸起的陽文,複製下來的拓片,,一是黑底白字,一是白底黑字。
這個工作坊展現的方法既簡單又便易。只要把一張宣纸敷在石碑(拓印品)上面,將它弄濕,再加上一張玉扣纸,用刷子輕輕敲打,使紙入字口,待紙張乾燥後用裝有絲棉絮做成的「塔包」蘸墨,既輕力又均勻地拍刷,使墨塗勻紙上,然後把紙揭下來,一張黑底白字的拓片就複製完成了。
每逄新店開張、大時大節,色彩斑斕的大花牌總會出現在大廈外牆,為城市增添幾分熱鬧氣氛。每個花牌都是製作師傅的精心傑作,內裡充滿傳統藝術及民間智慧。時至今天,打印技術及建築格局取代了傳統花牌製作,花牌營造的喜慶氛圍在香港買少見少,間中才在舊區出現。
擁有超過20年製作花牌經驗的黃師傅將會與參加者一同製作迷你花牌,既可學習傳統手藝,亦可製造獨一無二的迷你花牌以作留念,送禮自奉皆宜!讓我們一起承傳花牌製作的文化傳統!
西營盤早期教會學校發展歷史講座 + 導賞團 2014年5月10日(星期六)[滿額] 專題講座, 文化古蹟導賞團, 活動回顧
西營盤學府林立,不但是香港大學的所在地,更是多間傳統名校的教育搖籃,今日的書香文化,背後與香港歷史與教會發展其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香港的殖民時期由十九世紀中旬正式展開,隨著華人社區於西營盤逐漸形成,世界各地的教會亦開始紮根本港並成立大大小小的學校和教堂,並從中西區一路延伸至西營盤,營造了今天饒富歷史感的宗教及儒林氛圍。
日期:*由於3月29日暴風雨的關係,活動已順延至5月10日(星期六)
鹽田梓位處西貢附近小島,它是香港僅有的兩個鹽田遺址之一及天主教的客家村。導賞團會於鄉郊茶座吃過風味竹筒飯午餐後,便會學造客家風味的雞屎藤茶粿。之後,跟村民漫步古璞鄉村,細說過去生活點滴,介紹島上的樹木與植物,訴說客家人的習俗與生活。更會參觀有過百年歷史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獎嘉許的聖若瑟小堂;以及島上唯一的學校,現已改為鹽田梓村文物陳列室的澄波學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