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會請來香港米行商會名譽會長符之福先生,細訴四十多年來在米業及各產米國的所見所聞,讓參加者對自己日常面對的米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分享會請來香港米行商會名譽會長符之福先生,細訴四十多年來在米業及各產米國的所見所聞,讓參加者對自己日常面對的米飯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短短四公里長的尖沙咀海濱在1970年代中開始至今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是次古蹟私塾以尖沙咀海濱線為主線,深入探討舊尖沙咀火車站大樓和第二代水警總部拆卸和保育的爭議,提出未來尖沙咀海濱在保育、發展和日常生活空間之中平衡的可能方向。

長洲太平清醮起源自二百多年前的驅趕瘟疫祈福活動,島民於打醮期間會進行齋戒。CACHe今年出版《長洲齋「介」》小冊子,帶來多個小島食肆故事,是次導賞遊將帶大家再回到長洲,了解長洲島民為日漸被忽視的傳統風俗所作的努力,希望能令更多港人了解太平清醮的齋戒文化。
長洲太平清醮起源自十九世紀的瘟疫,島民請來喃嘸師傅在北帝廟前設壇拜懺,並齋戒三天以示尊敬,其後瘟疫消除。自此,長洲人於每年均舉辦太平清醮,並於醮期內齋戒三天以酬謝神恩。
直至現在,不少長洲居民仍會於太平清醮正日 (舉行飄色及搶包山當天) 前的兩天起齋戒,而島上餐廳亦會收起肉類菜式甚至停止營業。CACHe 今年出版《長洲齋「介」》小冊子,分享數個餐廳經營者為長洲太平清醮而制定「節日限定」的齋戒菜式,期望能提升大眾對齋戒意識,同時擴蜜對齋戒菜式的想像。
Read More...

復活節假期,《米展》繼續開放,我們更舉辦復活節特備節目:百年古蹟及「米展」導賞團,為大家介紹《米展》及CACHe這幢二級歷史古蹟鮮為人知的一面。
中環郵政總局-戰後摩登建築的源流與脈絡 當今的建築歷史研究,著眼於建築對於當地發展的關聯性(relevance),而非純粹以年份來衡量其價值。若果我們以此推展至其他的戰後現代主義建築,不難發現它們蘊含著一些香港獨有的物流和背景。這次講座將會以於1976年落成的中環郵政總局,以及整個中環海濱,包括大會堂和天星碼頭等建築作為例子,討論這些香港建築歷史研究的脈絡、補遺、以及其他有趣故事。
Read More...
在每年的端午節,大澳會舉行傳統的「龍舟遊涌」活動。三大漁業行會到楊侯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請出廟宇的神像,於端午正日用龍舟拖着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的水道。大澳的龍舟遊涌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遊涌活動舉行的日期為5月29日至5月30日,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於五月上旬主辦「大澳龍舟遊涌」工作坊,讓大眾在端午節前有機會登上大澳的龍舟,在龍舟好手的指導下,了解扒龍舟的技巧和禁忌,手握船槳,一嘗在大澳水道暢遊的滋味。
Read More...
大澳的龍舟遊涌已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每年的端午節,大澳會舉行傳統的「龍舟遊涌」活動。是次文化體驗之旅,會帶領大家參觀與龍舟遊涌相關的棚屋、各大廟宇及著名建築等。
Read More...
「禾」紙製作工作坊及兒童繪本閱讀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專題展覽, 最新活動, 活動回顧, 社區文化遺產工作坊
製作一張紙,先要找尋合適植物,以植物纖維為原料,經提純、成漿、抄造及乾燥等工序,紙才被製成。是次工作坊以稻米的基本 – 「禾」作為材料,利用從香港塱原稻田收割得來的禾草,親身製作「禾」紙,體驗造紙工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