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茶果嶺大街商號表覽。如今大街上的通花鐵閘仍保留部分老字號的痕跡。 List of businesses on Cha Kwo Ling Main Street in the 1970s. Some of them can still be spotted across carve-patterned gates on the street today. 《茶果嶺區街坊福利會週年紀念特刊 1965-75》 Cha Kwo Ling District Kai Fong Welfare Association Anniversary Magazine 1965-1975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Read More...
「香.校變奏」之中期展示成果紀錄
Read More...

村校盛載着數代人的成長記憶,村校本身的興衰亦印證了城鄉發展的歷程。滄海桑田,幸歌聲有情,餘音裊裊。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團隊與「香村」藝術家史嘉茵走訪多間曾在歷史留名的村校,採集校友的故事及各式生活物件,以村校校歌作為記憶的鑰匙,策劃村校記憶展。我們邀請你前來開啟這道記憶之門,透過校友回憶和採集得來的各種村校文物,撿拾散落日常的本土鄉村、村校歷史,細聽各校校友親自復刻的校歌、口述歷史故事,細閱由村校校友記憶勾勒而成的社區地圖。在村校與鄉村迎來更多變化之前,我們為着明天唱歌、回溯、思考。
Read More...

香港村校盛載了無數成長記憶,同時反映香港城鄉發展的脈絡。CACHe及「香村」團隊於過去一年走訪多間曾在歷史留名的村校,採集不同年代的校歌、口述歷史和文物,於「歌山水樹人:村校記憶展 」中呈現。團隊今次特意為「CACHe Up」同行者帶來有別於展場公眾導賞團的導賞活動,觀展之餘闡釋計劃的理念和展望,並邀得村校校友親自帶領,分享展品背後更多故事,讓參加者能更全面地了解村校回憶與歷史。
Read More...

在不同的文化之中,人們都有祭祀先祖的習慣。人們與祖先連繫的方式,亦會隨時代及地域文化一同發展。自數百年前起,各族群先祖陸續南遷,將祭祖文化帶來現今的香港地區。祭祖文化經歷各個時代變遷,縱然形式或有不同,但各族子孫仍在城市之中努力傳承着這項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舉辦《祭.春秋》展覽,在三個散落在城市與新界之中的展場,分別聚焦三個社群,探討祭祖文化的走向與流轉。
Read More...

一張舊日的航空照片,可以發掘到多少村民口中的生活印象?只存在於政府檔案裏的「深井新市鎮」,又會是甚麼模樣?《村梭深井:回憶紀行》策展團隊藉着今次網上分享會,會為大家剖開過去一年的有趣發現,為展覽及書刊作補遺,細訴他們還未說完的深井故事。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