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電車,從後門上車、下車時穿過人群,來到前門付錢下車,大概很少人留意到階梯旁鑲着那個不太顯眼的銅牌上面寫着甚麼。其實,那是電車「香港製造」的標籤。
電車並不是一開始就香港製造,1904年的26輛初代電車,車身是英國製造再運至香港組裝,後來才漸漸將工序都移師到香港廠房。2000年出品的千禧電車,更是由設計到製作過程都由電車公司工程部負責。
說到「香港製造」,當然要提到香港的電車廠。現時的廠房分別在港島東西兩邊的屈地街與西灣河,但原來,第一代電車廠竟然座落銅鑼灣霎東街,即現在時代廣場的位置。直到1989年因應銅鑼灣的發展才遷走。車過留痕,大家經過摩利臣山道到堅拿道東一帶,仍能在馬路中心找到半截通往時代廣場方向的斷軌。
不止電車在進化,路段也有過無數修繕改良。橫越大半港島的電車路,在過去原來暗藏死亡彎角。1964年,從屈地街開往北角的136號電車,在太古廣場前身的金鐘兵房彎位出軌,撞到反方向另一輛電車後翻側,意外造成一死六十傷。相關路段在1973年進行了拉直工程,至75年12月完工,自此再無死亡彎角。
116年之間,電車外貌與路段轉變,沿途的風景也不斷變遷。香港製造的香港電車,一直陪伴香港人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