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開埠以來,香港已發展成為一個華洋共處的城市,華人跟洋人的住宅設計卻是截然不同。本工作坊旨在介紹唐樓及洋樓的建築特色,探討其活化的可行性,並透過親手製作水磨石去了解早期住宅建築常見的建築物料。
日期: 2017年7月(請參考課堂時間及內容)
地點: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名額: 20人(參加者須年滿18歲)
費用: HKD1250(包括水磨石材料物資)
證書頒發:全數出席的學員可以獲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發出證書乙張
課堂時間及內容/
講座一/唐樓?洋樓?【分類編】
2017年7月6日(四) 19:00 – 21:00
講者:吳韻怡女士 建築文物保護師
有騎樓就一定是唐樓?有西方古典建築裝飾就一定是洋樓?洋樓只供洋人居住?外表上差不多的兩幢騎樓建築,實質上卻「唐洋」有別。本講座將透過深入解剖唐樓及洋樓的特點,從而破解坊間對唐樓及洋樓的常見謬誤,教曉各位如何分辨兩種不同形式的建築。
講座二/唐樓 VS 洋樓 【出路編】
2017年7月13日(四) 19:00 – 21:00
講者:何心怡女士,應義倫先生 保育建築師
每年,香港有不少唐樓及洋樓被悄悄拆卸、或面臨著被清拆的危機。其實要保育一幢戰前唐樓或洋樓,所面對的難度有幾大?在能夠保存並彰顯其建築特色的大前題下,既要確保結構安全、亦要提供無障礙設施、逃生途徑、消防裝置、防護欄障等等,全都是讓建築師頭痛萬分的難題。在如此嚴峻的挑戰下,建築師們有何妙法,為活化唐樓及洋樓覓得一條出路?
工作坊/ 唐樓,洋樓【實戰編之水磨石工作坊】
2017年7月22日(六) 14:00 – 16:00
講者:建築文物保護師吳韻怡女士,葉志強師傅
歷久不會褪色、可塑性高、易清潔並能予人涼快之感,均為水磨石的特色。許多戰前樓宇的門匾、招牌、甚至整條樓梯連扶手都會用上水磨石飾面。但原來要製作水磨石並不容易,工序繁複,需要工匠的耐性及一雙巧手。本工作坊讓參加者親手製作,完成品將會是一個面積15cm X15cm的兩色水磨石凸字,作為是次活動之紀念品。
/ 報名辦法
1. 公眾人士網上報名http://www.cache.org.hk/signguestbooka.php。
2. 教育團體報名請致電22910238 查詢。
*這系列最新活動網上報名將於2017年6月15日(星期四)下午1時開始。如活動名額已滿,該活動報名將會暫停。另外,成功報名的參加者將收到電郵作實及活動繳費安排。
/ 關於我們
CACHe於2005年成立,一直積極舉辦古蹟保育活動。我們將繼續秉承宗旨,推廣香港歷史文化,建立知識交流平台,鼓勵大眾參與社區文化遺產保育,建立社區身份認同。
/ 查詢方法
電話: 2291 0238
電郵: info@cache.org.hk
網頁: www.cache.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