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稱「餓人灣」的筲箕灣,由漁村、打石場,演變到今日屋苑林立、交通四通八達。「英雄」不會再「被困筲箕灣」,更不會「不知何日到中環」。
CACHe於9月22日舉辦的「CACHe古蹟悠樂日—古蹟導賞團」反應踴躍,現加開一場導賞活動,讓大家了解歷史建築內的工作點滴。
二次大戰後,內地戰亂頻仍,大批潮籍人士南來香港。部份潮州人選擇在西貢區定居,他們從事以肩挑式擔運貨物,往來九龍城與西貢區,以及用搖櫓撐艇,向停泊在西貢沿岸水上艇戶兜售食品。
「咳血呀!」、「入療養院」、「接種卡介苗」是老一輩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結核病 (俗稱肺癆病) 是一個古老的傳染病。由香港開埠之初
要了解一個社會如何形成,必須明白不同年代的背景、社會狀況、民生、科技‥‥‥等等不同的元素,而同一個時代的建築物便可以表現出當時的社會特色及文化。
白底紅字的膠片招牌,草根又充滿親切感,在香港的街頭卻買少見少了。港式招牌製作,曾經是全手作輕工業──在個人電腦不普及的年代
香港素以超高密度的石屎森林見稱,但同時又擁有聞名中外的遠足徑。愛好歷史的朋友,如果按《圍名歌》尋找古徑,更是趣味盎然,一邊享受行山之樂,又可憑弔古事古風。
金屬文物的損壞受外界環境影響,腐蝕速度取決於材料質地和所經歷的環境條件。是次工作坊,方惠燕博士將簡介各種保護方法,通過控制環境減慢金屬的氧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