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館字「正氣」、酒店字圓潤? 導賞團漫步城市手造字海風景 香港01 2017/02/18
傳媒報導

 

 

  • 「香港的建築稠密,街道上的招牌、商標、街牌、海報廣告、告示都被擠壓在狹小的城市空間,構成了像字海一樣的城市景觀。字海裡的文字風格、載體、製作工藝都是本土城市美學,反映了這個城市的人文精神與歷史文化。」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策劃「城市字海 」展覽,走訪八位文字工匠,包括手寫字、金漆字、膠字、金屬字、霓虹燈字、鑒字、已消失的植字和現代文字設計師。透過觀察文字,去了解一個城市。

  • 攝影:黃泳樺

 

海味店講氣派用金漆招牌  正氣醫生用北魏體

CACHe項目經理梁梓豪指計劃蘊釀兩三年,因近年多了人談論字體,如香港勁揪體的爆起、地鐵宋等,勾起大家對文字的興趣。不過,這些討論多從設計角度出發,包括可閱讀性,有沒有系統等,而他們想從工藝說起。所謂城市字海不只是手作招牌上的文字,而是城市每個角落的文字如何出現。

CACHe項目經理梁梓豪指,以往60年代滿街都是落地招牌。
CACHe項目經理梁梓豪指,以往60年代滿街都是落地招牌。
  • 一. 手寫字
  • 先由寫字匠(俗稱寫字佬)拿起毛筆,一筆一劃為店舖寫招牌,如華戈。當寫字匠不簡單,寫得一手好字以外,必須懂多種字體,以前更會考慮你是什麼行業,如何造字才構思用什麼字體。飲食、酒店、同鄉會多用顏體或王體,華戈說:「字厚,珠圓玉潤,令人有賓至如歸感覺。」而武館、醫館要正氣,多北魏楷書。
  • 二. 手造
  • 造字是指呈現方法,用不同物料、方式造出來的字可予人差天共地的感覺差天共地。酒樓、藥材、海味店多用金漆招牌,先在木版雕出字型,後髹金漆或貼金箔。見到金漆招牌如信心保證,故不少店舖視為鎮店之寶。高檔次的店舖如金鋪,亦愛用銅字。「卜面」銅字立體突出,電鍍的顏色選擇比Iphone更多,如金色、玫瑰金、古銅。不過,用銅字要靚,一周須用「省銅水」打磨一兩次,俗語「省靚招牌」就由此而來。

同鄉會工會的字「烘」出來?  消失中的「搧灰字」

「計劃之難是有時找到那些字,但找不到人,如搧灰字。」梁慨嘆。搧灰字多出現於唐樓外的招牌,如同鄉會、工會和舞會。據寫字匠所言,搧灰字的造法是先寫字,用過底紙和過底粉把字印上牆,再用灰把字烘出來,最後以竹葉把字勾出來。搧灰字的造法仍有很多,但一切無從稽考,梁解釋找不到造字師傅考證,故搧灰字未收錄在這次的計劃之中。

以前,有專人負責定期「省靚招牌」,不然銅字的金屬易氧化。
以前,有專人負責定期「省靚招牌」,不然銅字的金屬易氧化。
「香港之所以叫東方之珠都係靠霓虹燈。」做霓虹燈的師傅說。
「香港之所以叫東方之珠都係靠霓虹燈。」做霓虹燈的師傅說。

 

利東街被統一管理  街道「人氣」不再

「如果沒有了文字,我們沒有了什麼?」梁梓豪問,這個答案可於重建後的利東街找到。

為何由手造招牌、手寫字談到城市景觀?「以前利東街那片字海,在香港隨處可見。我們常說香港街道很有『人氣』,大概『人氣』就沿自雜亂無章的招牌、不同原料做成的廣告燈箱。那些突出的橫向招牌,好像有人攔住你,要和同你溝通,令我覺得這條街有人氣。我們常說人文氣息,即使就算無人,也有很多事發生。以前店舖競爭,你的招牌擋了我三分,我就擋你四分,形成雜亂城市字海形象。」醫生招牌用白底黑字,做生意用白底紅字,海味店用金漆,各有個性。

梁形容新的利東街冷漠、冷淡,即使標榜保留昔日社區特色,但不論從空間格局、如何使用、店舖文字展示都被統一管理,「你走去玩雕塑,管理員一定會阻止,更加不會讓店鋪把招牌出來,因為街道不是屬於大家,是屬於管理公司。」

 

文字設計師看字體設計,CACHe由保育工藝開始去守護城市字景。
文字設計師看字體設計,CACHe由保育工藝開始去守護城市字景。

 

總會多用霓虹字?  從造字側看社會脈絡 

梁梓豪不想大家只是一窩蜂懷舊、拍照留念,然後看着它消逝,再如此輪迴下去。「現在很多人見到招牌、舊建築『嘩,好有Feel』舉機就拍,你問多句『有Feel』即係點?他答不出。」梁解釋,城市美學是一種視覺呈現,談的是它的價值。簡單來說「靚不靚」,「點解靚」?他認為因為手造招牌令街道有人文氣息,工匠每設計一個字都有考慮——如何讓路人看得舒服、如何跟那行業配合。「我們希望大家也認同用文字勾勒工藝是其中一個文化價值,是本土美學。」

說到底,還是離不開保育,梁認為:「不是說舊就一定要保留,你說『有Feel』但又說不出由來,不如由工藝作為其中一個面向,文字作為一個城市景氣的主軸。如霓虹燈不是香港獨有,台南美國也有,但師傳的工藝和社會發展脈落是有互動,例如80、90年代社會經濟起飛,消費主義盛行,大量娛樂場所都用霓虹燈。」巨型、閃爍的霓虹燈興盛見證一個夜夜笙歌、跑照跑、舞照跳的輝煌時代,「酒樓用紅藍綠,我猜是紙醉金迷吧,金融多用金色,比較直接。這都是本土的味道。」

「現在香港的保育停留於爭論『要不要保育這幢建築?』。大家對於整個城市景觀未有關注,那不是一種好的討論土壤。」拆手作招牌背後牽連的不只有招牌、還有整個文字工藝行業以至整個城市字景的消失。反之,一個區的重建,更新的除了樓宇和街道,改變的還有街道自主權、空間管理模式,連帶那一片字海也難以重現。

「如果沒有了文字,我們沒有了什麼?」看過展覽,或許會得到答案。

 

梁梓豪不想大家只是一窩蜂懷舊,也要反思背後的價值。
梁梓豪不想大家只是一窩蜂懷舊,也要反思背後的價值。
  • 香港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 — 社區文化遺產保育計劃
  • 城市字海 – 香港文字景觀展覽
  • 開幕日期:2月18日
  • 時間:下午3時
  • 展覽日期:2月18日 至 4月1日
  • 時間: 星期二至六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下午2時至下午6時
  • 地點: 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 香港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3,951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