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港島綫年底直通小島 鴨脷洲原貌定格 蘋果日報 2016/06/25
傳媒報導

 

 

南港島綫年底直通小島 鴨脷洲原貌定格

如非愛食海鮮,相信大家都不會特意搭車深入南區小島鴨脷洲。港鐵南港島綫預計在今年底通車,到時定必又有驚天動地的市區重建再重建計劃。為了看看通車前的鴨脷洲原貌,記者隨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註冊社工邵琬欣,走訪島上最早發展的街道鴨脷洲大街一帶,短短一條大街原來有好多奇事奇舖,閒閒哋屹立幾十至百幾年,見證着鴨脷洲隨時代變遷的步伐。

百年雜貨舖 准賒數有人情味

今時今日,市區雜貨舖幾乎統統變晒超級市場,不過在短短的鴨脷洲大街竟有兩間,不遠處更有兩間超級市場孖住爭生意,雜貨舖都屹立不倒,認真厲害。
其中一間雜貨舖興泰儀座落大街中央,是整個鴨脷洲最長歷史的舖頭。現由第四代負責人盧先生接手。當日其父盧伯伯都在店舖,盧伯伯講古,指爺爺大概在香港鼠疫(1894年)前後開設店舖,計一計店舖原來已扎根小島120年,是鴨脷洲大街地標之一。

盧先生指以前賣米起家幾好景,漁民出海前一次過買幾十斤米、幾斤鹽糖,盧伯伯會幫他們托去碼頭。顧客買得多米,利東、海怡都照送,還會托米上樓。買包米,都有一流服務態度。「以前人們食得多飯,米賣得快。舊時小朋友受罰,罰冇飯食真的會喊出來。自己以前都食兩大碗飯,現在只食半碗,大把餸食嘛。」

行橋坐街渡 咁先夠地道

附近老街坊、老店負責人都跟盧先生相熟,「可以話一齊大。」講起以前只得興泰儀有得賒賬,附近榮記五金的負責人郭先生指自己都賒過,「不是擦鞋,但識得興泰儀的才是鴨脷洲老街坊。」店內器具好多都用逾半世紀,鐵米缸、木製米斗、鐵米瓢今日都難見,加上散裝米及成列罐頭,店舖散發住老香港感覺。多年前,店內盛錢的鐵桶被偷,郭先生義務幫手打個新鐵桶,八十年代的鄰里守望精神,都在大街凝住。

土生土長,盧先生指感受最深是香港仔及鴨脷洲海岸之間只剩三分一,「現在近到望得見對岸邊位街坊上了街渡。」島外人想觀賞鴨脷洲景致,這位地膽就推薦大家在香港仔下車,再行大橋或坐街渡過鴨脷洲,觀賞避風塘兩岸風情,「然後就在鴨脷洲買嘢食,哈哈。」地鐵通車,盧伯伯話冇有怕,原來他早年自置舖位,「香港地租舖,好難做雜貨店,利潤不高,現在做得都是自置物業。講真租舖位畀人做仲輕鬆,但我們都自細開始做,都想繼續服務街坊。」

店內器具好多都用逾半世紀,如圖中的鐵米缸、鐵米瓢。 罕見的米斗,右邊的米斗是盧伯伯昔日結婚用品,象徵生活豐饒富足。 以前雜貨店專賣開門七件事,但現在罐頭汽水更好賣。

興泰儀
鴨脷洲大街60號舖

傳統賀誕 祈福靠公社

有漁民的地方就有水神廟宇,漁民就會搞賀誕。鴨脷洲都有同樣傳統。

鴨脷洲街渡碼頭落船後會見到座洪聖古廟,古廟已有約250年歷史,舊時漁民拜祭以求出海平安、風調雨順,每年農曆二月十三都會慶祝洪聖寶誕。以前他們會在水上搭戲棚賀誕,都頗壯觀。

由於有各地居民一齊慶祝,二戰後賀誕組織「同慶公社」成立。現任公社值理(主理人)鄧國銘表示,同慶公社每年要籌備四個賀誕,分別是洪聖寶誕、大王誕、觀音誕、盂蘭勝會,其中最隆重是洪聖寶誕,要舉辦四日五夜九本戲,搞巡遊,算是鴨脷洲最大型的節慶。

不過舉辦賀誕要過百萬資金,要跟會員、商戶籌募,近年新商舖遷入,其實幾難籌措,「五年前好多值理退出,公社面臨解散。幸好最後都撐過去。以前對岸香港仔都有誕會,但現在都無再舉辦。我們不想鴨脷洲的傳統在我們這代斷裂。」

賀誕組織「同慶公社」現任理值鄧國銘,同時是蘇記號漁具店的店主。 同慶公社會址位於街頭,當年三層高是島上最高樓宇。 同慶公社值理,左起忠哥、水哥、祥叔、鄧國銘,都是鴨脷洲土生土長居民。

同慶公社
平瀾街20號

陳新記 下欄經典炸魚皮

靠海吃海,自小在鴨脷洲長大的街坊水哥推薦去市政大樓食海鮮,他在黃竹坑工作,每逢中午都要回鴨脷洲食飯,「無法,這裏朋友多,我又鍾意食海鮮,係要多行幾步。」食客可到樓下街市選購當日魚穫,再帶到樓上食肆加工烹煮,最新鮮抵食。

市政大樓部份食肆是舊日鴨脷洲大街、球場上的大牌檔,後來建好市政大樓,大牌檔紛紛遷入。陳新記是其一,三十多年前在大街賣魚蛋粉,搬到市政大樓後做茶餐廳兼海鮮加工。當日有街坊買來九棍魚,陳新記老闆忠哥即場製作炸魚皮,將九棍魚去鱗、劏肚、去骨,然後將魚皮拿去沾粉、慢火炸熟。比坊間食到的鱔魚皮香口,還連住絲絲魚肉,「炸魚皮以前是下欄嘢,魚肉拿去做魚蛋,剩下魚皮就搭住炸給人送飯,不用浪費。近年即炸魚皮好難找,大家竟又甘之如飴。」平日忠哥不會花太多工夫炸魚皮,因工序繁複,要偶爾興致大發,兼有魚穫先食到。

炸魚皮以前是下欄貨,現在物以罕為貴,大家都搶住食。食落比袋裝的甘香,仲食到絲絲魚肉。 一口西多士$20
以為是普普通通軟綿綿的西多士,但食落有驚喜,真正外脆內軟,仲有濃郁麵包香。師傅表示要用隔夜厚麵包才做到此效果。
街坊指最抵食是在樓下街市選購當日魚穫,再帶到樓上食肆加工烹煮,

就買來瀨尿蝦到陳新記炮製,加工費不定。

陳新記三十多年前開設在洪聖街,做大牌檔,先後搬到球場及市政大樓。

陳新記
鴨脷洲市政大樓1樓CF2舖

 

友和士多 傳統手製糕餅

友和士多好易認,門口掛住幾塊紅白相間的帆布,望落清新討好,又有少許懷舊味。老闆娘葉太每朝早五六點開始手製中式糕餅,約九點開舖,賣新鮮出爐的糕餅。士多門前堆放十多款糕點,西米糕、白糖糕、鬆糕、大菜糕、芝麻糕、杏仁糕都難得一見,還是足料住家味道,大概做開街坊生意,價錢相宜。現場見白糖糕、缽仔糕、茶粿好搶手。地鐵降臨,大街商舖都好惶恐,不過老闆娘氣定神閒,慶幸是自置物業不怕加租魔手。「其實都可以租間舖畀人做,但平日都想有啲細藝嘛。」若果之後大街沒有新鮮手製糕餅,感覺失色好多。

友和士多
鴨脷洲大街110號舖

榮記五金 若加租便結業退休

經過華庭街,會見到郭兆榮(大口哥)在五金舖門口打鐵。大口哥話特登坐門口,可以睇街景順便撩吓女仔解悶。旁邊有兩張凳,街坊可隨意坐低打躉吹水,總好過獨自躲在店內不斷打鐵。

榮記五金是大街的老店之一,大口哥在鴨脷洲長大,返學返工都逃不出鴨脷洲,見證小島發展、大橋通車,新樓盤相繼落成,人流明顯增加,街上三四家酒樓、山貨店卻紛紛結業。他跟興泰儀的盧先生最熟絡,「我爸爸為他們製作竹昇麵,我幾乎同他們一齊大。」

「以前打鐵這行,跟機械、電器、造船是鴨脷洲四大行業。我十幾歲就跟師傅打鐵。」那捕魚業呢?「做漁民門檻好高,做新船比買樓還要貴。所以話有錢先做漁民,冇錢冇得做漁民。」以前榮記多做漁船零件,現在漁民減少,甚麼都做,雖說是五金舖,但店內沒有貨品,「間舖冇嘢賣,要乜就講,同你度身訂做。」奇形怪狀引擎零件、氣隔、水隔、抽氣扇管道,全都做到。據講地鐵未到,已經貴了一倍租,「多了人流都唔會幫襯我啦,再加就退休,都68歲人,現在多打幾鎚算。」

榮記五金
華庭街84號F舖

鴨脷洲小檔案

鴨脷洲曾是港島南方一座遺世小島,只有鴨脷洲大街一條泥路,對出避風塘漁船鱗次櫛比,漁業輝煌。五六十年代島上醬園、家庭式麵線廠亦相當興旺,成品會出口到南洋星洲。土生土長的漁業聯盟總務姜紹輝指,廉署未成立前滿街賭檔,「外圍狗馬通街有,白粉佬亦見慣見熟,猶如港島版的九龍城寨。」

八十年代鴨脷洲大橋通車,新樓盤、豪宅落成。漁業衰落,漁民搬到岸上居住。2007年,鴨脷洲衝出國際,成為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島嶼,近年跌落第二,密度僅次於哥倫比亞的小島聖告魯斯島(Santa Cruz Del Islote),但都反映了這南區小島的急促發展。

港鐵南港島綫預計在今年底通車,記者為了看看通車前的鴨脷洲原貌,特別走訪島上最早發展的街道鴨脷洲大街一帶,短短一條大街原來有好多奇事奇舖,相當有趣。

 

1.攞住斤菜入Prada

最貼地的Prada,街坊買完餸還可以入Prada行一圈。平日較多日韓遊客,據講因日本旅遊書有推介鴨脷洲各outlet,故引來不少日本人購物。

2.買份報紙去便便

李鴻記老闆娘李太表示報紙檔已有60年歷史,以前在四喜居酒樓附近擺檔。後來市政大樓落成,竟被政府安排在公廁旁邊擺檔,雖然冇臭味,但都生意大減。

3.百佳惠康肩並肩

短短的鴨脷洲大街竟有兩間雜貨舖,另加兩間左鄰右里超級市場,百佳連住惠康,還有兩間七仔。據街坊講會在各店舖行一轉,格價後再買。

4.船頭向西唔吉利

風之塔公園內有個木帆船模型,紀念鴨脷洲的漁民文化。據當地漁民講,避風塘內的漁船習慣船頭向東、尾向西,方便出入。漁民恥笑木帆船模型製成相反方向,頭向西方,意頭不吉。

【街坊有話說】

海鮮舫由來 全港第一間茶餐廳

鴨脷洲對出海面深灣有艘海鮮舫,由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組成。街坊冼培安的家族曾經營海鮮舫,他指海鮮舫由舊時水上人開設的歌堂船,即酒席船演變而成。五十年代好多外國遊客在香港仔流連,冼家將自家山貨船改裝,變成「漁利泰海鮮舫」,由單層做到變雙層船,令漁利泰名號當時在鴨脷洲、香港仔家喻戶曉。後來冼家遷至岸上,開設全港第一家茶餐廳,由於可以賣冰室、中菜加西餐的fusion食品,食客絡繹不絕,據講當年是情侶「相睇」勝地。漁利泰茶餐廳後來在1988年結業,現址變成藥房。

1959年開業、全港第一家茶餐廳漁利泰(右圖)在1988年結業,

冼培安四十年後重回舊地,東勝道原址已變成藥房。

早期鴨脷洲對出深灣海面的景象。

鳳凰木下 老街坊吹水打躉

鴨脷洲大橋在1980年通車,鴨脷洲第一條公共屋邨鴨脷洲邨亦在同年入伙。當年附近還有油庫及發電廠,九十年代改建為大型私人屋苑海怡半島。陳宇輝(Edward)鍾愛島上清幽平靜的環境,在八年前遷入交通不太方便的鴨脷洲,成立facebook專頁「鴨脷洲變形記」,介紹島上歷史、漁業文化。Edward指鴨脷洲特色店舖、地標幾乎都聚集於大街,但鴨脷洲邨及海怡亦有街坊點滴、商舖奇觀值得留意。鴨脷洲邨就有地標鳳凰木,每逢初夏鳳凰木花都將街道染得火紅,樹下早午時分都有一班老街坊聚腳唞涼,可謂邨內的公眾社交空間。

「鴨脷洲變形記」負責人陳宇輝鍾愛鴨脷洲的清幽平靜。

鴨脷洲邨街坊常在鳳凰木樹下吹水打躉。

鴨脷洲避風塘邊常有漁船擺賣當日魚獲,街坊指較街市便宜。

鴨脷洲導賞團

CACHe曾聯同賽馬會社區資助計劃出版《漁數家珍──香港仔鴨脷洲生活誌》,記錄香港仔鴨脷洲街坊、漁民的舊日生活。
CACHe亦將於七月初舉辦香港仔、鴨脷洲導賞團,行勻兩岸具漁村色彩的地標。

南港漁香──香港仔鴨脷洲導賞團

日期:7月9日(周六)
名額:25人
費用:$120
查詢:http://www.cache.org.hk

記者:臧諾
攝影:劉永發、鄧鴻欣、楊錦文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73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