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覽歷史建築 走訪防空洞 學生描繪舊建築畫筆記錄香港史
Elsie一向相信學習歷史並不限於課堂,好像一對仔女喜歡看香港電台的《香港歷史系列》認識香港史,因為史料充實,加上電腦技術模擬舊香港生活片段,手法新鮮。Elsie知道,片集製作團隊早前與長春社文化古迹資源中心合作,推出「教材及活動資源計畫」,配合新高中課程推出教學資源套,又設計了一系列工作坊及活動,鼓勵學生輕鬆學習歷史,而部分學生作品現正公開展出。
長春社文化古迹資源中心(CACHe)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贊助,為香港電台《香港歷史系列》片集設計體驗學習活動。CACHe項目經理盧亦瑜(Florence)表示,整個教材及活動資源計畫分為「香港歷史系列教學資源套」及學習活動兩部分,全部均以三輯《香港歷史系列》片集的內容為基礎。
專家教師寫資源套
Florence說,去年初,團隊先將片集內容整理,按法治、衞生、報業等十個主題,邀請歷史專家及教師,按新高中程度撰寫文章,並整理參考資料及提供學習活動建議,花大半年時間製成教學資源套。「我們亦設立網站,供大家下載資源套,亦可使用標有香港及世界歷史大事的時間綫功能,甚至重溫三輯《香港歷史系列》影片。」
不過她強調,不論活動及資源套,都旨在引起學生對本地歷史的興趣,故雖與新高中課程內容相關,但CACHe並非補習社,不是提供補充練習。「現時學生學習壓力已經很大,亦覺得歷史沉悶,沒興趣接觸,所以我們嘗試提供一個沒有壓力的空間,用輕鬆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
邀藝術家分享速寫
去年九月開始舉行的一系列導賞、速寫、攝影及戲劇等學習活動,便加入不少新元素。她以戲劇工作坊為例,導師不會預先講解歷史,而是提供簡單情景,如要求同學參與鼠疫遊行並設計對白,或者化身報紙編輯,為一九四一年香港淪陷當日編寫新聞頭條。Florence指,同學在過程會產生疑問,「如遊行的人來自甚麼階層?頭條要寫甚麼?導師此時才介紹歷史及當年人民生活情況,比一開始便講歷史更深刻。」
她續稱,「我們以往亦有舉辦歷史建築導賞團,多是請專家帶隊講解。但今次設計的工作坊,除了參觀建築,更請來藝術家分享速寫經驗,並鼓勵同學親身感受歷史建築,自由選擇最有感覺的角度作畫,用自己的方式去呈現想法。」
而部分活動的學生作品,就正在「CACHe×RTHK香港歷史系列作品分享展」展出。其中一幅令Elsie印象很深的展品,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讀中四的吳卓霖,參加多媒體歷史建築創作計畫的油畫「被遺忘的故事」,描繪少女行經防空洞卻視而不見的情景。她表示,自小受爸爸影響愛上建築及歷史,「爸爸會帶我參觀,並講解香港歷史建築,那感覺很奇妙,好像我正傳承上一代的文化。但由小學至今,學校都很少教這些有價值而被忽視的事物,我覺得很遺憾。」
所以她的作品亦隱含歷史被忽視的現況,「那是南里的防空洞,見證二戰和石塘嘴發展,我深信它更拯救過不少性命,可惜附近一帶已被發展商收購,改建成高尚住宅。防空洞好像無奈地等待自己被拆卸,路過的人也只當它是荒廢之地,令我決定以防空洞而非其他著名歷史建築為主題。」
公開展出學生畫作
同場亦展出一批速寫工作坊的素描作品,有份參加的香港培道中學中四學生簡詩恩與葉皚瑩同Elsie講,活動當日跟隨導師參觀歷史建築,並即場寫生。「由專人講解再開始作畫,就好像先了解一個人的一生,再用畫記錄下來似的,須與建築有所互動,不再只是行過的路人。這樣學歷史亦比課本更深刻和感動。」
兩人的視藝科老師許朗慧更坦言,最初同學對寫生反應並不熱烈,「因他們嫌要帶上大量工具很麻煩,更反問『為何不拍張照,照着畫就好?』其實親身接觸建築和對着照片作畫很不一樣。」許老師認為,歷史可豐富藝術創作深度,「繪畫是視覺語言,作畫要懂得篩選內容,了解歷史便可協助他們取材,而不是甚麼都畫進去,或只追求漂亮構圖。」
想欣賞同學創作成果的家長,可由即日起至三月十九日,到位於西營盤的長春社文化古迹資源中心欣賞「CACHe×RTHK香港歷史系列作品分享展」,免費入場。另外,Elsie提提大家,參觀後亦可到www.cachehistory.org.hk/下載「香港歷史系列教學資源套」,當中除了專家文章及史料,角色扮演、參觀遺迹等歷史學習活動亦值得家長參考,以不同手法引起子女對本地歷史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