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醫生 am730 2017/01/23
傳媒報導

 

 

古蹟醫生

「Making good!重做以前的工序,
重新利用昔日建材鞏固建築物,這樣才是保育。」
為了基建、住屋或其他原因,古舊建築往往成為犧牲品,古蹟保育方式亦因而逐漸備受關注。有二十多年復修經驗的古蹟維修師王鴻強,輕描淡寫、言簡意賅地道出保育的最佳之法。

文:Wing  圖:林俊源、蘇文傑、部分由長春社提供

 

news-images

古蹟維修師 王鴻強

 

工程投標制

我之所以認識強哥,是一次機緣巧合,不過又剛好跟他入行原因有密切關係。早前到位於上水的志記鎅木廠採訪,認識了老闆兼強哥兄長王鴻權,他們與妹妹自小跟隨父親學習木材知識,令強哥對古代建築及古物甚感興趣。「有次聯合國舉辦大型故宮復修及保育計劃,需邀請一位香港人參與,我當時獲選中跟王世襄先生一起前往,惟我未有資格親手維修,只是負責記錄,但令我從此迷上古蹟復修。我在北京看著專家逐塊磚辨認,觀察屬於哪種材質如楠木、青磚等,然後盡力去找回一樣的物料,重新放回去,這是對歷史的執著,很有趣。」如此說來,要成為古蹟維修師,門檻是何等高?既要懂建築學,同時要熟知文化歷史,「香港有很多古蹟維修師,當中大概只有十多位能真正做到以保育為本的復修。(怎樣才算做到?)香港的古蹟維修工程是投標制,很多時是價低者得,令很多能真正做到保育的維修師,要跟某些不熟悉古蹟的裝修判頭工作,時常用現代手法『改建』古蹟,真正的維修師只能做工程的阿二,跟中標的外行人去做。」

材料哪裡找?

古蹟維修工程中,強哥認為找對的建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一塊青磚以至一口釘都應盡力維持舊貌,「譬如青磚,不但要找回同等級數年份的,並要仿傚前人用蠔殼灰做接口,不能混合現代物料,有些人會混入白英泥和紅毛泥,這樣已毀壞了古蹟結構,當然,有些找不到也沒辦法,例如蜆殼灰,現在已很難找了。」他指,現時的復修工程,大部分材料來自內地,亦會嘗試在古蹟原址附近搜尋。「我十多年前曾復修元朗的二帝書室,當時因為青磚不夠,我便找古蹟管理員在附近的豬欄、垃圾場等地方找。因為古代的新界屋,用的青磚跟當年中上環一帶的不同,新界用的較薄。我試過找內地師傅重燒,但效果不及以前的古樸。」其實現時新界仍保存不少祖屋及古蹟,有些經過拆卸或改建後,地盤工人會把剩下的磚頭和木塊扔在附近,也有村民拆卸祖屋後,把剩下的青磚儲起來,「其實只要向擁有者問一聲,要找同年代的建材並不難,只看你有沒有心。」

 

news-images

全能三行佬

所謂維修師,行外人看來遙不可及,但強哥笑說:「即是三行佬囉!」他指,本地從事這職業的人只有三類專長,包括泥水、灰塑及批盪,「所有古蹟維修工程都是以這三類工種分類,一單工程可由幾家公司合作完成,但有些人如我便屬於全科,通常是獨自負責一單工程。」之不過,熟習三行工作只是基本條件,更重要是,個人對歷史文化的鑽研,以及對不同年代建材的了解,「入行不需要學位或資格,反而是講心,有些知識,就算讀書都未必學到。古蹟維修最基本是要摸過、探討過和參與過,有些難以發現的問題,需要經驗累積才能發現,例如青磚『吐雪』,其實是磚內的鹽分排出來,令磚面冒起一層白色的霉菌,一般都在秋、冬季間出現,天氣乾燥,磚塊便會自然排濕,如果你刮起表面那層霉菌,用錫紙包起來,其實是可燃燒的,表示這是物料演變,必須更換,否則會影響建築物結構。」

 

news-images

灰塑是古蹟維修時常用上的技巧,一般用於翻新壁畫和立體雕塑。

修祠堂  難度最高

入行以來,強哥曾主理多項本地大型古蹟維修,包括魯班先師廟、水尾村天后廟、荃灣三棟屋村、大埔碗窰村、香港大學本部大樓、水務建築古蹟中的員工宿舍及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局部維修工程等。採訪當日,他帶我走訪前文所述的二帝書院,「這個工程當時我包了兩個地方做,包括二聖宮和二帝書室,後者集中換青磚及重鋪屋頂,另外,亦重畫了門外兩幅『老鼠偷葡萄』壁畫以及小量木器維修,當中包括重裝鬆脫的扇門。(木器怎樣維修?)其實很易處理,木器損毀不外乎冷縮熱脹問題,重刨木面便修好了。」大工程方面,強哥則認為元朗的廣瑜鄧公祠是他最得意之作,據他所講,整個工程只有6名工人執行,共花4個月完成,「廣瑜鄧公祠的外牆比二帝書室換得更多磚,換磚工程必須小心,否則會破壞結構。要先用磚鏟鎅開舊有磚線,然後逐塊拉出,再在原位嵌入新磚。」除了外牆,廣瑜鄧公祠還進行了灰塑翻新,「我們翻新了部分立體雕塑,亦復修了屋頂樑柱,有裂痕的地方,我用杉木皮重鋪,亦有部分樑柱因被白蟻侵蝕而發霉,需全條更換。重造一般樑柱本身很簡單,但若祠堂主樑需更換,便需要『製樑』,需找道家法師『品上天』,做齊儀式,並要該祠堂子孫上香,再擇好陽氣最盛的午時才能重上主樑。」他指,祠堂維修之所以難做,全因它的建築設計跟風水學甚有關連,古蹟維修與一般維修工程有多大差別?正正在於細節。

 

news-images

錦田水頭村廣瑜鄧公祠更換了不少青磚,工人需逐塊處理。

news-images

屋頂內部樑柱一般問題是出現裂紋,只要沒有發霉都可以維修。

 

「古蹟修繕」屬非遺項目

據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傳訊經理Hedy所講,傳統鄉村建築修繕工藝已於2014年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這份非遺名單共有四百多個項目,分為五大類別,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及「傳統手工藝」。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主辦的「賽馬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眾教育計劃」,以香港首份非遺清單項目為主題,推行一系列推廣教育活動,讓大眾認識及參與保育工作。

查詢:http://www.cache.org.hk/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24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