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動人時光 今日才回看 蘇美璐畫母親三代情 蘋果日報 2016/09/18
傳媒報導

 

那動人時光 今日才回看  蘇美璐畫母親三代情

 

在「才女」泛濫、「女神」充斥的妖獸都市,蘇美璐流閃着淡泊的仙氣蕩來。三十年來依附着蔡瀾酒色文字的插畫,畫風大膽狂放、爛漫酣暢,時而畫八婆與潑婦、時而乍洩有味浮世繪、時而流淌男人豪情,以為這位御用插畫師不是麻甩漢也該是個強悍辛辣老烈女吧?想不到眼前的她出乎預期的秀雅,另一天她換上飄逸中山裝,更離地得像宋畫裏走失的嬌娥。

 

蘇美璐在官網上的自我介紹也直白得可愛:「原產地中國;香港製造;英國包裝;現居蘇格蘭。糾纏不清的歷史,或者說是一種自由。題材、風格、物料隨所需而變化,鉛筆墨水、毛筆、水彩,魔術、歷史、動物、兒童、幽默、性……或取自生活的速寫。」

 

去年開始,她為母親何淑珍的自傳作畫,母女合著《珍收百味集》,丹青記錄糾纏不清的三代人生速寫,濃情化不開的更是香港情。蔡瀾還親自張羅,替蘇美璐於西營盤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辦畫展,120張手繪作品放映着時代片段,逃難、兒時生活、學生情懷、組織家庭、培育孩子、退休生活‥‥‥看似個人卻是不少港人集體回憶,展期至本月底。「本來我只想寫給自己當紀念,我怕以後會淡忘,想讓小朋友了解母親是甚麼人,經歷過一個怎樣的時代。」傳奇人物本身就是藝術。生於動盪的大時代,再平凡的小人物,一生都是本歷史書,一個寶藏。這種雙劍合璧很浪漫,蘇美璐坦言,重新閱讀一次母親的人生像翻看了立體香港史。

 

一屋十二伙 港人集體回憶

 

西營盤對蘇老太而言意義深重,一歲與母親在滾滾紅塵中走難來港,西營盤就是舉目無親的二人落腳地。那個時代已經暗啞,但蘇老太仍然樂活在那些年,那條街上有蓮霧樹、椰樹、大牌檔、左鄰右舍情常在的老香港。

 

蘇美璐母親何淑珍,原名王淑珍,出生不到一歲,父親加入當時抗日軍的「東江縱隊」做地下游擊隊,中槍畢命。禍不單行,政治動盪,祖母被賊人持槍衝入居所還遭血腥滅門,幸好兩母女逃過劫難,逃難到香港開展新生活,跟後父改姓何。「香港淪陷期間,遍地餓死骨,我們一家六口由港島搬遷至大角嘴橡樹街貧民區唐樓一隅,三伙人分住一個小房間,碌架床再加帆布床,下格床充當了客飯廳,那是一個只要能吃飽就心滿意足的年代,一個你們這一代無法想像的年代。」蘇老太幽幽說。

 

《珍收百味集》不是食譜,卻雜陳人生五味。背景是戰後香港百廢待興,在不同環境苦苦生存的草根,面對赤貧窘境和不幸遭遇,如何堅持苦學,逆境求生。蘇家三代故事等於我們父母輩的集體回憶,一屋十二伙人躋身板間房、搭火車往沙田旅行、在荔園遊樂場擲磚贏香口膠、街頭臭豆腐的美味、倒夜香厭惡性優差、供月餅會等社會鱗爪,透過蘇美璐的插畫與蘇老太的文字,活現紙上。

 

蘇老太憶述,那些年包租婆把房子劏成六個板間房,騎樓就是紡紗工場,後來騎樓也給間成劏房,一屋十二伙人,七十二家房客,更各自供奉「袓先」和神明,認真滿天神佛。「電燈柱掛老鼠箱」,曾是香港鼠患頻仍的集體回憶,卻還有更惡心的回憶,書中道出當年有人製作「臘鼠」來加餸,浸老鼠仔酒來補身。

 

窮家兒女早當家,在重男輕女的舊社會,母親從出生開始便把她作男孩子打扮。

 

蘇老太六歲便開始煮飯當家,拿着一元去買早午晚三餐的餸菜,有時會用三毛錢買一大碗「百家餸」,就是酒樓的廚餘,回家放入瓦煲加湯加菜加鹽就成為草根「佛跳牆」。以前慳得一毛得一毛,白米買有沙的、雞蛋買裂的、中午買早上出爐賣剩的半價麵包、大戲開場後買廉價門票「打劇釘」、向鄰家灶頭還未熄「借火」。兩個牛奶空罐可向「收賣佬」換梳打餅乾吃,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九歲才正式到漢中小學夜校念小一的蘇老太,牢牢記得小時候接觸的課本是家中《通勝》。

 

截的士成永訣 無言的告別

 

書中最難忘一幕,畫出了蘇老太與母親的「無言告別」,看到人眼紅紅。那天蘇老太的母親不舒服,原想步行看醫生,走到街上卻走不動,叫女兒召喚的士,可憐生於貧困家庭的她沒坐過的士,連的士是何模樣也不知,最後在母親責罵下才截到車。這番輕責卻成為母親遺言,她還未被送到醫院便猝死街頭,留下孤燕自力更生。「母親遽然而逝,她可說是二十世紀命運坎坷的女人,在世上僅僅活了四十年。」

 

一段段、一幅幅香港日常,像是蘇美璐母女獨一無二有溫度的夢囈。

 

大時代的小女人,是勇敢的。

 

蘇老太堅貞的愛情,又是另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當年老太愛上了自己的國學老師,承受着不被外人理解的師生戀,他們選擇地下情,交往多年後開花結果。蘇老太口中才氣橫溢的讀書人與書法家老伴,就是中大歷史系教授蘇慶彬,他為完成老師錢穆先生遺願,花了56年心血把《清史稿全史人名索引》一書整理出版。

 

蘇美璐不知是否也受母親感染,年輕時義無反顧的戀上年紀比她大26歲、在英國布萊頓藝術學院(Brighton College of Art)留學時的繪畫老師Ron Sanford。她更曾透露,自己當年不惜主動追求這位當時已有個11歲孫但單身的老師,最後二人更於1994年,靜靜地在英國註冊結婚,甚至沒邀父母弟妹到場觀禮。蘇美璐說當年預計父母不會贊成,但結果沒有,估計是因為母親以前都是爸爸的學生,找不到反對的理由。

 

老夫少妻有甚麼問題?看着蘇美璐兩母女頃刻眼神堅定,我知道,再溫婉的女性,在捍衞自己所信的愛情事業,都會變身神奇女俠,站出來很強、很絕、無彎轉。

 

船過千帆,蘇老太早已在享清福,閒時織冷衫、炒股票過日辰,四個子女,兩位兒子在美國,分別在東岸與西岸,女兒在德國,她兩老跟其中一位兒子定居美國,最懷念的是香港。

 

蘇美璐出生和成長於香港,五歲時便開始畫畫,擅長水彩和水墨畫,1987年在香港出版了她的第一本童書,筆墨妙趣深受畫家豐子愷的影響。蔡瀾所有專欄插畫及200本書的封面,都出自她手筆,蔡瀾成就了她的畫筆,她也成就了蔡瀾的百相,同時她又畫許多童書插畫及商業包裝,處身異想天開的天地,她從不缺乏靈感。

 

蘇美璐憑她東方女人感性,作品在西方插畫壇開闢了真率天地,《紐約時報》曾讚譽她的插畫「散發着光彩,色彩透過書頁亮了起來,就像隔着彩色玻璃在看日出」,連全球最暢銷小說《喜福會》作者Amy Tan,和好萊塢大明星奧斯卡影后Julianne Moore的兒童書也請她作畫。個人生活卻不比她作品璀璨,她甚至刻意迴避人間煙火,多年前已與丈夫和女兒隱居於蘇格蘭山旯旮的設得蘭群島(Shetland Isles),每天起來就在自養的雞群中揀雞蛋做早餐。這個連中學、超市也欠奉、要坐大船換小船才能抵達的小島,讓她藝術精神自由活潑。

 

蔡瀾是伯樂 默契三十年

科技無遠弗屆,蘇美璐在桃花源接收文字,再坐在她那有二百年歷史的向海公寓消化反芻,將蓬勃生命力躍然紙上。從她的畫裏,彷彿可以嗅到蘇格蘭陽光與威士忌的味道。「這種隔空交流,比坐在插圖師旁邊指點江山更能迸發創意。打從第一幅插畫開始,我對美璐的出品從沒投訴,只有驚喜。我常說,每次看《壹週刊》自己的專欄,覺得她的畫總比我的文章好。」問二人三十年來的默契,蔡瀾從來不吝嗇給like予拍檔,他是由衷的欣賞她的簡藏不露。

 

「我記得替蔡生畫的第一幅插畫是《啤酒樂》,我畫了他和另外兩位好友豪情暢談。」蘇美璐口中蔡瀾的兩位好友,應該是黃霑與倪匡吧?可惜找不到這張原稿看。但記得有次蔡瀾寫名人最渴望的人生「最後晚餐」,文字沒有透露他自己的選擇,蘇美璐卻畫了今夜不設防三子左手香煙、右手紅酒言談甚歡,滿桌美食還有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與疑似唐伯虎相伴。相信這是蔡瀾的心意吧?人生得一知心紅顏知己,難怪蔡瀾如此關照與抬舉蘇美璐。

 

蘇美璐說自己的事業,從來沒有野心再去爭,她直言自己是個「懶人」,流露着一種還明似晦,若柔還剛的氣息。事實上,很多人天機算盡,有心栽花花不發,蘇美璐從來無心插柳柳成蔭。「世間事,為甚麼會發生?所有都是一個緣字可解釋。」撐着枴杖蔡瀾邊看畫邊搶白,似乎是在分析自己與蘇家的緣份,又似是推演世上每個人的命運。

 

記者:鄭天儀

攝影:潘志恆、王國輝

 

(畫作版權由皇冠出版社擁有)

 

Share via email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

* Copy this password:

* Type or paste password here:

54,032 Spam Comments Blocked so far by Spam Free Word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