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帶路《城市遊蹤系列》:
點止幾粒字咁簡單 舉頭遊新蒲崗 細說招牌二三事
想起「香港」,石屎森林的形貌彷彿自然在腦中浮現,要在密密麻麻的大廈當中尋路,絕對不是易事,一個醒目的招牌,除了方便途人認路,最重要的是幫商家招客。以為招牌大同小異,無甚特別?今期我們就跟着本土招牌店第二代負責人李健明(阿健),在新蒲崗認真端詳每個有趣的招牌。
新蒲崗沒有港鐵站,交通不算便利,但這 個「缺點」間接令到社區發展速度較慢,不少舊式建築得以保留,其中就包括舊日的字形風景。
在昔日電腦未普及的年代,招牌上龍飛鳳舞的字體都是「寫字佬」的毛筆字,有了字的樣辦後,便交到招牌店切割膠片。書法呢,有數種,舊日最常見的就是北魏體,線條較粗,字形較方,予人豪邁、兇猛的感覺,而且夠醒目,遠遠望過來也能清晰閱讀上面的字。但這種有點霸道的字又比不上秀麗的楷體百變,試想想,不論是麻將館、茶餐廳、酒樓、工業大廈、賓館,全部也用上同樣大開大闊的北魏體,會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所以後期也出現不少楷體招牌。
除了字形,每一幅招牌的款式也有很多變化,就看店家想要的效果如何,以及是否捨得下重本製作。最基本的是在白色底板黏上紅字或黑字膠片,這兩種顏色比較耐用,年月過去都不易褪色。但現在既有貼紙的出現,而且每家店的租約期短,流轉率較高,已很少人會特意訂製一幅招牌。
這次「舉頭望招牌」之旅,從住宅區開始,慢慢步行到附近的鑽石山港鐵站。
圖A 心心公寓
外牆搭棚髹字 舊式做法
在這座髹上粉紅色的大樓外牆,有着隱約的大字「心心公寓」,它們與一般的膠片字不同,工序頗為繁複,得在大樓外搭棚,然後直接在牆上起稿,再抹上水泥,以營造凸出的效果。阿健說,由於缺乏紀錄,很難判斷製作年份,但這種招牌的做法就頗為古老。
圖B 永佳
膠板勾通 工藝要求高
這種招牌,製法是先在紅色膠板上依照字形勾通,再在後面貼上一塊白色膠板。阿健指,用尺寸這麼大的膠板勾通字形對匠人的工藝要求高,因此價格也會相對昂貴。而這個招牌因掛在露天處,遭到日曬雨淋,雨水不住滑落,也形成了不少「淚痕」。
圖C 成記牛什粉麵
招牌藏玄妙 引人入舖
這種招牌由一格一格的燈箱組成,上面的字體為楷體,筆畫較北魏體柔和,但由於經手的寫字佬是李漢(李伯伯),他的楷書特點為有厚度、渾圓,又生出了另一種風格。招牌是雙面的,得從馬路一面開始閱讀,有指引客人入舖的作用,招牌師傅稱之為「讀入舖」。
圖D 天興大押
黃銅招牌 成本較高
兩種招牌並存,上面的接駁了霓虹光管,在黑夜能發亮,下面的則是成本較高的黃銅字。阿健笑說,這區有不少當舖,主要因為區內也有不少麻將館,兩者有共生關係。
圖E 義發工業大廈
巨形招牌 落款人成謎
阿健說,這個招牌應該是全新蒲崗最大的字了。整座大樓有十多層高,阿健估計,工人們製作時需在字的內部及中間加釘及鐵絲網,也要特別在外圍固定字的形狀。有趣的是,大廈名字以外,還有一個「陳正文」的署名,但大家都一直未能確定這是否寫字人的落款。
圖F 建新疋頭公司
霸氣大字 仍然醒目
一見到這六個霸氣的大字,或可猜到這就是北魏體了,可見每字的一勾一點也甚為誇張。一般招牌都以價格廉宜的膠片製作,「揼本」的會選金屬物料如黃銅。這間公司就選了金屬字款,難怪儘管「人去舖空」多年,招牌仍然醒目過人。
圖G 立安工業大廈
罕見草書 中英相映
這個招牌特別之處可多了,首先右方的是凹雕水泥字,匠人要先把水泥漿塗抹在牆面,在其乾透後,在上面刻字;字體則是少見的草書,草書因字體較幼,相對不清晰,故要求製作草書招牌的客人並不多。而左方的奇怪符號,原來是大廈的英文名字「LeadOn」。
圖H 緯綸電器
錯體招牌 電話藏端倪
給你10 秒鐘,在圖上找錯處。發現了嗎?「器」字筆畫錯了。出錯的原因很簡單,只因工人們先製作了膠片字,再貼在大膠板上,但「器」字卻不小心黏錯了。招牌字體是隸書,阿健指,因其收費比楷書貴,用這種字形較寬扁的字體做的招牌不算多。而細心讀這個招牌,也可從聯絡電話上發現其歷史之久遠。電話以「3」字開頭,且只有7位數字,由於在1995 年開始,所有香港電話號碼在開首都加上「2」字,成為8位數字,故可推測這個招牌的歷史已超過20 年。
父子檔
李威(左)經營招牌生意多年,兒子李健明(右)自小在招牌店中幫忙,也學到了不少製作招牌的知識,並對字型產生興趣。
珍貴字稿
李威從小與寫字佬李漢合作無間,後者在退休還鄉前,慷慨寫下兩大袋字稿贈予李威,方便他做招牌。後來因電子化時代來臨,不再使用。阿健不忍李伯伯的心血變成廢紙,現致力將其轉為電子字體。
■活動推介
動手製白底紅字招牌
看過了這麼多招牌,有沒有興趣自己製作一幅呢?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接下來將與阿健舉辦活動,大家可拜訪招牌製作公司,認識寫字檔及招牌店的運作,參觀新舊機器,以及體驗親手製作白底紅字的招牌,詳情請留意www.cache.org.hk。
■招牌達人
李健明(阿健)
本土招牌店第二代,李伯伯書法街頭復修計劃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