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有蹺蹊體驗社區變遷
說到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景觀,除了迷人的維港夜景,招牌林立的街道也曾經是旅客必到的留影熱點。五光十色的招牌,由建築物的外牆延伸至半空,招牌上的字款與店舖行業息息相關,堆砌而成的畫面充滿人氣,而每個字的背後,還隱含着一位位字匠老師傅的心血!本地保育團體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特地舉辦「城市字海─香港文字景觀展覽」,由文字工藝說到街道氣氛,希望引起大眾對城市景觀保育的思考。
利東街重建成契機
香港的城貌總是在變,利東街重建項目就是好例子,亦成為展覽的觸發點。CACHe項目經理梁梓豪(Oscar)說:「從舊照中,可看見昔日的利東街就像現在的旺角街頭,滿布一個個港式招牌,全是店舖按自己意願來設計,並非受地產商擺布,滿有人情味;然而,重建後的利東街變成放滿西方雕像、到處站着管理員的歐陸式街道,這個景象是香港人想要的嗎?」Oscar表示,在傳統街道元素逐漸「被消失」前,我們可做到的就是好好地欣賞,所以希望展覽可讓更多人留意城市中出現的字,藉此帶出景觀保育的討論。「現時香港的保育政策主要針對單幢建築物,希望展覽可拉闊相關議題,讓大家明白,當要保留一個地方的文化價值及城市氣氛,某些軟性元素對整個景觀的構成也有重要影響,今次便以文字工藝入手。」
多角度欣賞街頭字
展場內,有着街道上不同字款的介紹,包括手寫字、金漆字、霓虹字、鑿字、金屬字等,展示了不同工匠的精心傑作。「這些字款都是我們在街上常見的,很有味道,例如在舊式大廈外牆常見的搧灰字,多是同鄉會或商會的名稱,遺憾的是,當我們嘗試探訪相關工匠,部分已聯絡不上。在眾多字款中,手寫字算是最原始的,字匠會供字稿予不同行業,就連早期的霓虹字,也是先由字匠下筆,再找放圖師傅把文字放大……」因場地所限,為了讓公眾多了解字匠師傅及其行業的歷史故事,CACHe特別於展覽期間派發刊物《城市字海─香港城市景觀研究》,並於周末舉行導賞團,帶大家在西營盤社區中尋字,互相分享觀察的方法。
望展覽起啟動作用
籌備是次展覽大約用了兩年時間,期間二人某些知情的朋友成了「線眼」,幫忙留意街道上的字體,從而得知更多被消失的故事。「在上水彩園邨有很多水族館和辦館,本來是用膠字招牌的,後來地產商要求商戶自行出資,換成富有現代感的黑體發光招牌,由這件事延伸的討論已不再是哪款字體較亮麗,表面上失去的是招牌,其實被剝奪的,還有商戶的自主權,那麼街道是屬於誰的呢?」要阻止這些粗暴行為,也許我們都有心無力,Oscar希望展覽可達到一個啟動作用,引起大眾對街道字體的注意。「我們希望可以倣效台灣『字體散步』的形式,大家若在街道上看見鍾情的字款,不妨拍照放上網,再加上『#城市字海』這個Hashtag,與同道中人分享,帶出字樣是否美觀、當中用甚麼物料、在哪裏可找到……等輕鬆的話題,之後再說景觀保育吧。」
街頭字款 粒粒皆辛苦
手寫字
城市字海的雛形,為眾多招牌及標語的基礎字稿,從事街頭書法30多年的字匠華戈,曾到處跑生意為店舖寫招牌,今天繼續開班教授,希望書法文化得以承傳。
金漆字
以金箔或金油塗在木板上,外觀甚具氣派,屬店舖的信譽象徵,被視為鎮店之寶,位於新填地街的《郭記木器雕刻》是少數仍然堅持手工雕刻的老店。
膠字
五、六十年代,亞加力膠由英國進口,膠字招牌開始普及,現為香港唯一的小巴膠牌寫手麥師傅,曾在樓價30多萬港元的年代,斥資60萬港元購入當時全港首台電腦雕刻機繪圖機,希望裁出更平滑的膠牌。
金屬字
所謂「省靚個招牌」,就是以擦銅水抹擦銅字招牌以保持其亮澤度,亦因為其耐用性勝過木製及膠製招牌,多受酒樓、餐廳等行業歡迎,胡慶祥師傅是打造銅字招牌的老手,製作資歷近30年。
霓虹字
八十年代流行文化象徵,各行各業爭相使用,成就了五光十色的景象,在寶華霓虹光管公司工作了30年的單聖明表示,香港之所以得到「東方之珠」的美譽,霓虹燈招牌功不可沒。
鑿字
又稱噴漆字,當鑿字師傅完成了字模後,便可製作大量噴漆字,多在建築地盤或工場用於警告、標語及告示,字匠文錫師傅笑言,鑿字工作猶如打鐵師傅:「好辛苦o架!」
西營盤尋字之旅
每逢周末舉行的《舊區一小時 解密西營盤》導賞團,主要由義工帶隊,分享字體觀察方法及小店故事,CACHe項目主任梁耀成希望參加者可把展覽所得的認知帶到實踐層面,從而思考城市保育的問題。
備註:導賞團於展覽期內的逢星期六舉行,出發時間分別是2:30pm及4:00pm,有意參加者可提早5分鐘到達CACHe,名額有限,先到先得,費用全免。
賽馬會保育社區文化遺產計劃城市字海─香港文字景觀展覽
日期:即日至4月1日
地點: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西營盤西邊街36A後座)
查詢:2291 0238